首页> 中文学位 >三维成像辅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理想截骨线的精确定位及咬合功能的力学分析
【6h】

三维成像辅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理想截骨线的精确定位及咬合功能的力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刍议应用于下颌骨整形术中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前言

一、下颌角肥大分类、截骨整形术入路方式及常见并发症简要介绍

二、3D打印技术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的研究进展

三、内窥镜技术在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的研究进展

四、CT三维重建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下颌骨整形术中的研究进展

五、X线片模板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的研究进展

六、下颌角截骨定位器在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的研究进展

七、应用于下颌骨整形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法总结及前景展望

材料与方法

一:下颌角截骨线的设计及相关角度、厚度的测量

二:下颌角截骨前后咬合功能力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背景:下颌角是决定脸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女性多以卵圆形或者瓜子形的面部轮廓为美,下颌角肥大会使得女性面部呈现方形脸,被认为缺少了女性的柔弱美。因此要求对肥大下颌角行手术治疗的的求美者日益增多,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也渐渐成为面部轮廓整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截骨线设计的不合理,术后易出现第二下颌角、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内神经血管的损伤、两侧下颌角形态不对称、下颌颈骨折等并发症。所以术前设计出安全合理并且保证美观的截骨线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为此,本实验在对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观测、探求理想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角度测量、截骨区骨质厚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辅助进行力学分析、验证,设计出安全、美观的截骨线,旨在为临床上减少并发症和获得最佳手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通过对患者下颌角数据的收集统计、三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及力学分析,设计安全合理的截骨线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旨在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上,绘制出理想截骨线以供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我科近年来行下颌角截骨手术患者术前CT图像20例(图像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影像科提供)。以DICOM格式将CT图像导出至Mimics17.0软件中。在Mimics17.0软件中重建模拟下颌骨三维图像,根据CT图像标记出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走行,设计理想截骨线,截骨线的前端点为颏孔的正下方C,截骨线的后端点为A,术中以牙槽弓水平延长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来确定A,牙槽弓末端在下颌升支转折处设为O点,原下颌角点为P,OP连线与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交点为M,X点为术后新下颌角点,其分别定位于M沿OP方向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处,即MX为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分别测量七条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相关角度,并对截骨线处几个标志点行骨质厚度测量,用于指导术者在术中更好地掌握不同部位干预深度。最终将截骨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10.0软件中进行咬合实验的力学分析,观察按此截骨线截骨后患者下颌骨咬合功能是否正常。
  结果:共20例患者,经过模拟截骨后角度分析显示MX为13mm时,术后下颌角角度更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第二三磨牙之间的骨质最厚,向前向后逐渐变薄,截骨前后咬合力学分析图示应力分布基本一致。
  结论:按本实验设计方法可精确定位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形态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且在安全截骨范围,术后患者咬合功能并未受影响,故此截骨线可应用于临床中,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