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研究
【6h】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民参与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民参与教育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公民与现代公民

二、公民参与

三、公民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

四、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

第二节 公民参与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利益理论

二、可行能力理论

三、公民教育理论

四、社会契约论与社会正义论

第二章 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民参与的表现

一、对公民参与失去信心

二、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增加

三、自荐现象出现

四、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

第二节 我国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意识不足

二、公民参与的私欲过重

三、公民参与的机会与实践不足

第三节 我国公民参与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阻碍

二、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缺乏

三、社会组织和团体存在缺陷

四、公民参与教育的不足

第三章 我国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内容

第一节 培育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与公民参与的关系

二、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培育公民精神

一、培育契约精神

二、培育社会正义精神

第三节 培养公民参与能力

一、全面认识公民参与的意义

二、全面认识公民参与的过程

三、模拟公民参与活动

第四章 我国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方法及途径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机制

一、回应机制

二、启发机制

三、引导机制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导向

一、价值导向

二、理想导向

三、精神导向

第三节 构建公民的心理结构

一、加强培育公民的心理素质

二、在实践中培养公民的参与能力

第四节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保障条件

一、提供教育经费

二、整合教育资源

三、利用多种媒体

四、培训专业师资

五、构建和利用社会组织

第五节 政府和社会对公民参与教育的辅助作用

一、政府对公民参与教育的辅助作用

二、社会对公民参与教育的辅助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速使我国在短短30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仍旧落后,公民参与质量较低。但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因此,借助公民参与教育改进公民参与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借助马克思利益理论、公民教育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及社会契约论和社会正义论对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公民参与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我国当前的一些现实情况来看,公民参与的表现反映了参与中公民公共意识不足、参与目的自私及社会团体组织失灵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残余、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缺乏,这些都与公民参与教育不足相关,而社会团体组织的失灵则很好地解释了公民参与机会的缺乏问题。为了解决公民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论文认为可以把公民意识教育、公民精神教育及提高公民参与能力作为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的三个主要内容,对公民灌输并使其逐步内化这些知识,达到帮助公民提高思想境界和参与质量的目的。第四章主要讨论了公民参与的思想教育方法及途径,即借助现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形式,通过运用回应机制、启发机制、引导机制传授相关知识,使学生习得理论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想导向、社会正义精神和社会契约精神的精神导向培育公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构建成熟的公民心理结构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的层次与能力。而且,公民参与教育研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离不开教育经费、教育资源、专业师资等保障条件。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辅助公民参与教育,为公民参与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