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在中国猕猴体内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6h】

新型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在中国猕猴体内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小结

词汇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新型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在中国猕猴体内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电穿孔增强核酸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等严重疾病。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不能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cccDNA,无法达到彻底治愈的目标。近年来研究表明,各种免疫治疗新方法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慢性HBV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其中核酸疫苗是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慢性HBV感染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对HBV的清除至关重要。 本研究小组既往已在小鼠模型证实新型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pSW3891/MHBs具有很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在核酸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前,进一步了解其在大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是很必要的。猕猴在种属起源、免疫系统等方面与人类最为接近,是许多疾病可靠的实验模型,也是药物临床前试验常选用的大动物实验模型。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猕猴作为实验动物,以进一步观察新型核酸疫苗pSW3891/MHBs在中国猕猴体内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为将来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方法:实验选用成年中国猕猴4只(6-7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只(每组雌雄各1只),分别在第0、8、16、24、48周肌肉注射核酸疫苗(pSW3891/MHBs)或对照载体(pSW3891),用ELISA法检测中国猕猴血清抗-HBs,CFSE-PI染色FCM法测定中国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增殖反应,ELISP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特异性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 结果:实验组中国猕猴血清抗-HBs滴度在72周达到最高峰,最高滴度分别为1∶6400和1∶12800,对照组抗-HBs滴度始终为阴性(<1∶50);实验组中国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增强,细胞分裂指数分别为18.64和14.70,而对照组细胞分裂指数分别为1.62和2.61,实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的特异性细胞频数分别为90/106PBMCs和50/106PBMCs,对照组没有检测到分泌的IFN-γ特异性细胞。 结论:本研究证明,新型核酸疫苗pSW3891/MHBs在中国猕猴体内能产生良好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慢性HBV感染治疗性核酸疫苗优良备选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