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
【6h】

论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的基本概括

1. 特别家庭的成因

2. 我国计划生育特别家庭引发的诸多问题

3.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形成的背景

4.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独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的现状

1. 当前计划生育扶助制度概述

2. 目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功能定位问题

2.2 政策口径问题

2.3 扶助对象精神抚慰问题

2.4 扶助标准问题

2.5 资金使用和管理管理的问题

2.6 宣传力度有待加大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人口和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1. 和谐社会的概念

2. 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意义

3. 人口——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3.1 和谐社会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人口环境

3.2 人口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3.3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第四章 科学发展是人口和谐的基本指导思想

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 科学发展观与人口和谐的关系

3.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4.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突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

第五章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住制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

1.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1.1 有利于农村人口的稳定,减少流动性

1.2 完善农村养老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民待遇

1.3 加强农村的管理,有利于完善农村管理模式

2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政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

2.1 增强群众对政府诚信度的认可程度

2.2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2.3 提升家庭的和谐度和质量

3.4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六章 完善特别家庭扶助制度的对策

1. 因地制宜,建立多种扶助模式

1.1 特别家庭扶助制度模式

1.2 奖励扶助制度扩展模式

1.3 计划生育公益金模式

1.4 一次性救助模式

2. 科学设计扶助内容,力争做到能扶尽助

2.1 科学划分扶助对象

2.2 科学设计扶助标准

2.3 合理制定扶助原则

2.4 严格程序管理

2.5 灵活采用扶助方式

2.6 注意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扶助制度的衔接

3.抓好资金的管理

3.1 资金到位保证

3.2 资金发放保证

3.3 加强资金管理

4. 解决好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4.1 准确功能定位

4.2 统一政策口径

4.3 重视精神抚慰

4.4 制定统一扶助标准

4.5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5. 采取监管措施,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5.1 加强组织管理

5.2 强化评估与检查监督

5.3 严格工作考核

结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经过30多年来的艰苦努力,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较大,一旦他们出现子女伤残或者死亡,将承受比普通家庭更大的打击和痛苦,也将承受更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特别家庭人群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为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的要求,全国也已有17个省(区、市)对特别家庭实施扶助,取得了较好地成效,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是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之后,由国家出台、财政资金负担、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又一项新制度,是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的完善和发展。三项制度紧密衔接又相互促进,把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紧密结合,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载体,有助于更好地树立国家政策的公信力,更好地体现计划生育以人为本的利益诉求,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鉴于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学的角度,为政府解决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救助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选择。结合国内农村计划生育特别家庭的最新动态,用理论和实证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在详细分析农村计划生育特别家庭存在现实问题及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和探讨解决农村计划生育特别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提出有针对性具体对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人口和社会保障等理论,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今后扶助和保障方案,以期通过合理分配有限资源,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新模式,倡导积极的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