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拟分析
【6h】

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拟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氨水吸收式循环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1.2.2复叠式吸收制冷循环

1.2.3复合式吸收制冷循环

1.2.4 GAX吸收式制冷循环

1.2.5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循环

1.3换热器在制冷循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氨水溶液物性和状态参数计算

2.1氨水溶液的性质及状态方程

2.1.1氨水溶液的性质

2.1.2舒尔茨氨水溶液状态方程

2.2氨水溶液状态点参数计算函数编制

2.2.1舒尔茨方程子函数程序界面

2.2.2舒尔茨方程子函数程序的计算校核

2.2.3氨水物性迭代计算程序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模型

3.1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概述

3.2热力计算

3.2.1数学建模基本假设

3.2.2热力计算基本原理

3.2.3传统双级氨水循环的计算

3.2.4 SCA双级氨水循环的计算

3.3循环过程的程序图

3.3.1循环过程的程序结构框图

3.3.2循环过程的程序界面

3.4循环的计算结果及比较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液冷却吸收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4.1热源温度变化对循环的影响

4.2冷却水温度变化对循环的影响

4.3蒸发温度变化对循环的影响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SCA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换热器强化传热分析

5.1 SCA双级氨水制冷循环系统中换热器强化传热措施

5.2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吸收式制冷机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存在设备庞大、笨重,钢材消耗量大,制冷循环的COP值较低等缺点。为了克服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缺点,需要应用新型氨水吸收式循环并对制冷系统的换热设备进行强化传热的改进。 由于GAX循环不适合用于制取0℃以下冷量的应用场合,因为此时发生过程与吸收过程的温度变化范围并没有重叠,由于吸收过程的初终温差通常可达20~50℃,采用溶液冷却吸收(SCA)方法可改善氨水制冷循环的COP。该方法是利用吸收器出口经泵升压后的浓溶液来冷却吸收过程的前段,可回收部分吸收热,从而在提高了浓溶液进口温度后可使在逆流式溶液热交换器中的后半程溶液中有部分蒸气发生,减少了发生器中对外界热源的需求量。该循环流程同样也适用于利用工业余热等低品位能量作为发生器加热热源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表明该改进型循环比传统循环的COP有较大提高(约40%),制冷能力增强。 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学模拟、热力计算等方面对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制冷循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循环和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性能系数的变化趋势。 首先,编制了计算氨水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程序,为随后氨水吸收制冷循环的优化设计计算提供了基础。 其次,通过具体计算分析讨论热源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对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吸收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循环性能随上述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在相同工况下与普通双级循环进行了比较。考虑到单级循环具有比双级循环更高的循环效率,讨论了在冬季冷却水温度较低时切换到采用的溶液冷却吸收的单级氨水吸收制冷循环的条件,所得结论为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吸收制冷循环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最后,在从强化传热的角度讨论了循环各换热器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计算分析了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吸收制冷循环中看似增加了一台溶液冷却吸收器,由于此换热器在替代部分冷却水冷却的吸收器传热面的同时,又减少了浓溶液本身在溶液热交换器中加热过程所需的传热面积,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其所需传热面积反而小于传统双级氨水循环的值。可见,采用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吸收制冷循环更具有经济性。 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吸收制冷循环的研究将对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高效化、紧凑化、经济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