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材料协同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6h】

纳米材料协同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1.1纳米材料及其性质

1.1.2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1.1.3纳米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

1.2原子力显微镜(AFM)简介及其应用

1.2.1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1.2.2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

1.3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AFM原理和实验设备描述及操作

2.1原子力显微镜(AFM)原理

2.1.1AFM的物理机理

2.1.2AFM的工作原理

2.1.3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工作模式

2.2AFM成像的技术要点及实验操作

2.2.1AFM成像的技术要点

2.2.2仪器操作与数据处理

2.3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药物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3.1DNA及盐酸普鲁卡因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3.1.1DNA的分子结构

3.1.2盐酸普鲁卡因

3.1.3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3.2DNA与盐酸普鲁卡因作用的AFM研究

3.2.1AFM在DNA研究中应用

3.2.2样品的制备

3.2.3AFM观测

3.2.4结果讨论

3.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与DNA作用的AFM研究

4.1Fe3O4及CdS纳米粒子

4.1.1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

4.1.2硫化镉(CdS)纳米粒子

4.2抗肿瘤药物阿霉素与柔红霉素

4.2.1盐酸阿霉素

4.2.2盐酸柔红霉素

4.3AFM研究纳米粒子与药物及DNA的相互作用

4.3.1实验样品制备

4.3.2基于纳米Fe3O4的柔红霉素与DNA相互作用

4.3.3基于纳米CdS的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

4.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FM研究纳米粒子与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5.1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5.1.1纳米粒子对细胞的作用

5.1.2纳米粒子Fe3O4及CdS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5.2原子力显微镜在癌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5.3纳米粒子协同药物作用癌细胞后的形貌观察

5.3.1纳米粒子协同药物作用K562细胞后的形貌表征

5.3.2结果讨论

5.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纳米纤维作为肿瘤药物控释载体的AFM研究

6.1纳米纤维

6.1.1纳米纤维的性能

6.1.2纳米纤维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6.1.3高聚物纳米纤维的制备技术

6.2两种纳米载药体系的建立

6.2.1药物控释技术

6.2.2聚乳酸聚合物及TiO2纳米粒子

6.2.3水凝胶-聚苯乙烯共聚物及胶体金

6.3AFM表征纳米纤维复合体

6.3.1聚乳酸纳米复合体系的表征

6.3.2水凝胶纳米复合体系的表征

6.3.3结果讨论

6.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硕士阶段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肿瘤是人类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当中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求有效的抗癌药物与治疗方法,彻底攻克癌症,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专注于设计一些新型的功能化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到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靶向药物运输之中。与一些传统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在药物转运体系中,纳米粒子因其极小的尺寸,能够穿越细胞间隙,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以及直接进入到单个细胞,从而有效的使药物在人体内局部聚集。而抗肿瘤药物通过富集在修饰过的功能化纳米粒子表面,还可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附近的聚集浓度,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表征和检测手段,其优势在于这种显微技术能够在生理条件下通过非常小的作用力(nN级),利用探针与样品间的作用反映出生物系统在生理条件下的实际形貌。本论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DNA和普鲁卡因等药物小分子之间的作用。研究表明,盐酸普鲁卡因药物分子在与DNA作用时,对某些DNA序列及其特殊位点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引入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以及注射用盐酸阿霉素两种蒽环类抗生素,研究了Fe<,3>O<,4>及CdS纳米粒子协同抗肿瘤药物与DNA及肿瘤细胞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协同方式能够促进抗肿瘤药物分子与DNA链的相互作用,并协同抗肿瘤药物作用以提高药物在细胞膜内的聚集浓度,使抗肿瘤药物能够更容易地聚集在白血病K562细胞膜表面,从而提高肿瘤治疗药物的吸收效率,增强对肿瘤细胞地杀伤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还引入了两种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而成的纳米纤维,研究两种纳米纤维结合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复合生物载体的微观形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分子在结合纳米粒子后极易自组装到复合纳米纤维表面。由于这种新的纳米复合体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容易携带大量的药物分子,因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传输方法来提高肿瘤药物在靶向肿瘤细胞中的吸收,从而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复合生物药物载体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可控释放,以利于更有效地治愈肿瘤。当然,要实现这一创新性纳米复合载体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