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性别差异在中美大学生委婉语使用中的映射
【6h】

论性别差异在中美大学生委婉语使用中的映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1.2 Present Study on Euphemism and Gender

1.3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Layout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Euphemism: A Linguistic and Social-cultural Concept

2.1 Euphemism: A Linguistic Concept

2.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 and Language

2.1.2 Classification of Euphemism

2.1.3 Formation of Euphemism

2.2 Euphemism: A Social-cultural Concept

2.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2.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 Taboo and Culture

2.2.3 Euphemism in Social Interaction

Chapter Three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nd Euphemism

3.1 Definition of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3.2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nd Gender

3.2.1 Sexism in Language

3.2.2 Social Variation of Language

3.3 Gender Variation of Language in Euphemism

3.4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on the Mapping of Gender in Euphemisms Us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4.1 Methodology

4.1.1Research Objective

4.1.2 Method

4.1.3 Subjects

4.1.4 Data-collection

4.2 Analysis Procedures

4.3 Findings

4.3.1 Topic One: Occupation

4.3.2 Topic Two: Poorness

4.3.3 Topic Three: Sex

4.3.4 Topic Four: Pregnancy

4.3.5 Topic Six: Avarice

4.3.6 Topic Six: Theft

4.4 Conclusions and Attribution

4.4.1 Conclusions

4.5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5.1 Implication in Cross-gender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5.2 Impl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erences:

Appendix Ⅰthe English version of questionnaire

Appendix Ⅱ: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展开▼

摘要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由于委婉语是在一定的言语集团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的语言运用,因此,它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印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从中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域的映射,亦是社会语言变体,包括性别变体的映射。性别与语言差异有直接联系。很早以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就发现男女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体现在用词和言语风格上的不同。但是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性别差异在委婉语使用中的影响和体现目前几乎仍是一片空白。 本文立足于以往委婉语研究成果,包括委婉语的分类,构成方式等,结合社会语言学中的面子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以及人类文化学中的双文化模式,语言相关假设,言语民俗学等相关理论,通过调查和定量分析,研究当代中美男女两性大学生在委婉语使用中的差异及其归因。本项研究参考中英委婉语词典中委婉语的分类及预先调查结果,选取包括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六个话题,通过对一百零四名中美大学生(性别比例相当)进行调查问卷访问,收集到有效数据并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按中国男女,美国男女,中美女性,中美男性四组分析中美男女大学生使用委婉语的差异。 研究结果证明性别在中美男女两性委婉语使用中存在影响。性别语言差异方面,中美两国女性大学生普遍比男性大学生话语委婉程度高;性别的民俗言语方面,中国男女两性大学生的话语委婉程度均高于美国男女大学生;而所有大学生在正式场合及和上级、长辈交谈时委婉程度均比较高。数据分析结果证明,女性大学生普遍比男性话语委婉,而中国大学生普遍比美国大学生委婉。这些差异在理论上一方面归因于语言存在性别歧视,男性主导的社会反映在语言上即男性语言的直接,较少使用委婉语,并较多使用粗俗甚至禁忌语,而女性语言则以礼貌,迂回,较多使用委婉语为特点。男女两性在受教育过程中即习得这些性别语言的特殊风格。另一方面归因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及社会价值观。中国文化重社会和谐,要求说话时考虑别人的感受,要同时维护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对女性语言要求更加严格,她们与人交谈要矜持,含蓄;而美国文化则重平等自由,要求说话人语言直接,坦率,对女性语言并无严格要求。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女性更多使用委婉语的现状。本研究对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正确使用委婉语,以及熟悉英语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借鉴意义,并对国内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