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泥沙数值模拟及航道回淤研究
【6h】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泥沙数值模拟及航道回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1.2.2航道回淤研究方法

1.2.3连云港回淤研究概述

1.2.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1.3.1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2研究内容

第二章连云港海域自然条件

2.1气象

2.1.1气温

2.1.2降水

2.1.3雾

2.1.4风况

2.1.5相对湿度

2.1.6灾害性天气

2.2水文条件

2.2.1基面系统

2.2.2潮汐

2.2.3潮流

2.2.4余流

2.2.5波况

2.3泥沙条件

2.3.1地貌特征

2.3.2泥沙来源及其运移趋势

2.3.3悬沙

2.3.4底沙

2.4本章小节

第三章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3.1基本方程和求解方法

3.1.1基本方程

3.1.2主要物理量的确定

3.1.3定解条件

3.1.4求解方法

3.2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计算范围及网格尺寸

3.2.2边界条件

3.2.3计算参数

3.2.4计算潮型

3.3潮流验证

3.3.1验证资料

3.3.2验证结果

3.3.3计算潮流场分析

3.4泥沙模型的率定

3.4.1率定思路及计算

3.4.2率定结果合理性分析

3.5泥沙模型的验证

3.5.1含沙量验证

3.5.2航道回淤强度验证

3.6本章小节

第四章口门防波堤对连云港区外航道回淤影响研究

4.1连云港区航道方案介绍

4.1.1 连云港区航道方案一

4.1.2连云港区航道方案二

4.1.3连云港区航道方案三

4.2对含沙量场的影响

4.2.1工程前含沙量场

4.2.2连云港区航道方案含沙量场分析

4.3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徐圩港区建设对连云港区外航道回淤影响研究

5.1徐圩港区航道方案介绍

5.1.1徐圩港区航道方案一

5.1.2徐圩港区航道方案二

5.2对含沙量场的影响

5.3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连云港区外航道大风回淤分析

6.1大风作用下含沙量场分析

6.2大风作用下回淤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航道回淤是泥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航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就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工程展开研究工作,在分析了连云港海域水文、泥沙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连云港海域大范围波浪、潮流联合作用下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年平均水动力条件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实施前后的泥沙运动及航道回淤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大风期间和风后的含沙量特征以及航道回淤情况。论文研究所得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连云港拥有长期实测资料的优势,分别进行了模型率定和模型验证,其中模型的率定采用了年平均水动力条件下的泥沙资料,并遵循以下两个原则:(a)对有多年或多次含沙量实测资料的站点进行定量对比;(b)整体含沙量的分布应能定性反映连云港海域泥沙的运移趋势。 (2) 连云港海域含沙量呈“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高含沙水体贴岸运动,外海含沙量等值线大致与等深线平行。对于年平均含沙量场,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含沙量区,一个位于灌河口外,另一个位于临洪河口附近,而且泥沙有自灌河口向连云港输移的趋势。 (3) 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工程的实施没有改变连云港大范围海域的含沙量分布趋势,高含沙量区域位置不变,然而由于工程的修建,工程区域及周围的含沙量分布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4) 连云港30万吨级外航道回淤的沿程分布大致呈“近岸高,外海低;口外高,口内低”的趋势,从航道回淤预报结果来看,年回淤总量最多不超过1211万方,而且徐圩港区的建设占用了近岸浅滩,导致部分沙源消失,从而降低了连云港区外航道回淤,因此连云港外航道规划扩建为30万吨级深水航道是可行的。 (5) 大风天作用下含沙量场的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情况类似,但是较之年平均情况下,近岸含沙量剧增,扩散范围也远得多,连云港及其周边大范围海域含沙量均有大幅度增高。 (6) 大风期间航道回淤最大值出现在风后1天,此后含沙量进一步随时间降低直至稳定于常风天状态,因此大风带来的航道回淤应包括大风期间和风后一段时间的回淤总和;根据回淤强度数值预测,连云港地区一次大风作用引起的回淤不会产生碍航骤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