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混杂动态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6h】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混杂动态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

1.2.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1.2.2 PS-HEV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提出

1.4.1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来源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混杂系统理论基础

2.1 混杂系统基本概念

2.1.1 混杂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2.1.2 连续变量动态系统

2.1.3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2 混杂系统的一般建模方法

2.3 混杂系统应用举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构型与模式分析

3.1 行星齿轮机构基本理论

3.1.1 行星齿轮机构特性分析

3.1.2 杠杆分析法

3.2 混合动力系统结构

3.3 混合动力系统模型构建

3.3.1 动态模型

3.3.2 静态模型

3.3.3 构型特性分析

3.4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3.4.1 MG2单独驱动模式

3.4.2 MG1和MG2联合驱动模式

3.4.3 发动机启动模式

3.4.4 混合驱动模式

3.4.5 停车充电模式

3.4.6 复合制动模式

3.4.7 机械制动模式

3.4.8 停车模式

3.4.9 工作模式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构建

4.1 混合动力汽车建模方法与原理

4.1.1 混合动力汽车建模方法

4.1.2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建模原理

4.2 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4.3 驾驶员模型

4.4 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部件数学模型

4.4.1 发动机模型

4.4.2 电机MG1和驱动电机MG2数学模型

4.4.3 动力电池模型

4.4.4 主减速器模型

4.4.5 车轮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能量管理系统动态建模

5.1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结构分析

5.1.1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特点

5.1.2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结构

5.2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混杂特性分析

5.3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混杂控制系统建模

5.3.1 接口转化层

5.3.2 离散决策层

5.4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优化分配策略研究

6.1 最优控制问题

6.2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简介

6.3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优化

6.4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驾驶员转矩需求模型

6.4.1 马尔科夫模型

6.4.2 实际行驶循环工况

6.4.3 转矩概率转移模型

6.5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6.5.1 非线性预测模型

6.5.2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6.5.3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优化求解

6.5.4 基于动态规划的优化求解

6.6 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

6.6.1 非线性系统线性化

6.6.2 预测模型设计

6.6.3 二次规划问题构造

6.6.4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LTV-MPC控制器设计

6.7 仿真结果与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混合动力汽车试验研究与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7.1 动力耦合系统电机台架测试

7.2 实车试验

7.2.1 整车控制器

7.2.2 整车模型试验验证

7.2.3 样车道路试验

7.3 基于硬件在环平台的实时控制策略试验

7.3.1 仿真器硬件

7.3.2 仿真模型

7.3.3 仿真器软件

7.3.4 控制策略硬件在环试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为加快节能减排的进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混合动力汽车兼具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车的优势,是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国内外学者和汽车企业在开发更高效的动力系统结构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采用行星排式动力耦合结构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Power split hybrid electricvehicle,PS-HEV)不仅实现了发动机转矩转速和车轮转矩转速的解耦,还可以起到无级变速的作用,从而省去传统意义上的变速器,成为当前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是提高整车动力传动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的关键。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机构使PS-HEV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只有结合实时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才能充分发挥PS-HEV多模式、多自由度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能量转化效率。PS-HEV能量管理系统不仅包含多工况使能/失能工作模式切换的离散动力学行为,还包括受系统自身物理特性约束的连续动力学行为,具有典型的混杂动态特征。本文针对一种新型PS-HEV展开了动力学分析与建模研究,进一步基于混杂系统理论构建能量管理系统的混杂动态模型,力图在建立能够准确反映系统本质特征的混杂动态模型基础上,通过对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PS-HEV能量的高效分配,为PS-HEV控制器的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行星排齿轮机构的PS-HEV,利用杠杆法理论,对行星齿轮机构的转速和转矩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动力耦合机构的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根据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确定了PS-HEV的离散工作模式,并运用杠杆法对各工作模式下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明晰了各模式下的功率传递路径和不同动力源之间的转矩关系,建立了反映工作模式切换的状态转移关系。采用理论建模与试验建模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PS-HEV关键部件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结合行星排式动力耦合结构的动态模型,构建了能够描述车辆能量和控制信号实际流向的PS-HEV整车仿真模型,为整车性能分析和控制策略的设计、验证提供了基础。
  其次,完成了PS-HEV的混杂动力学行为分析和能量管理系统的混杂动态建模。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特点和要求,揭示了混合动力汽车工作过程的离散事件行为、连续动力学行为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混杂系统理论构建了能量管理系统的混杂动态模型,描述为包括离散决策层、连续被控层和接口转换层的三位一体的结构。通过接口转化层对系统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的抽取,建立离散决策层和连续被控层的动态行为响应关系。基于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PS-HEV混杂控制模型结构准确地反应了PS-HEV能量管理过程的混杂动力学行为,实现了PS-HEV工作模式的切换和不同模式下各动力源输出转矩的分配。为了进一步改善车辆燃油经济性,需要进行PS-HEV混杂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再次,对PS-HEV的工作模式进行了综合,针对PS-HEV优化后的工作模式,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了PS-HEV控制规律生成器的优化设计。为了对驾驶员需求转矩进行预测,以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和车辆实际瞬态行驶工况为样本,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驾驶员模型,结合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目标和约束条件,将PS-HEV的能量优化分配问题描述为有限时域内受约束的优化控制问题,并探讨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和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应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以PS-HEV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作为预测模型,针对其有限时域内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分别研究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和动态规划(DP)的求解算法。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基于线性化模型,通过将能量管理优化控制问题转化为标准的二次规划问题实现控制输入的优化求解。针对不同的行驶工况,对优化的能量管理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优化分配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等效燃油消耗,在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下,等效燃油经济性改善高达16.17%,且相较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寻优时间更短,仅需45ms左右,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最后,进行了PS-HEV的实车试验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研究。通过台架测试,研究了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中两个电机的工作特性,为电机的参数化建模提供了依据。进一步通过PS-HEV的实车试验,验证了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的整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评估了行星排式动力耦合机构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搭建了PS-HEV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优化设计的PS-HEV能量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在维持电池SOC平衡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车辆燃油经济性,并满足车辆的实时控制需求,为下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的实车试验和产品级开发提供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