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6h】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中小企业类型划分

2.2 转型升级有关理论

2.3 专精特新相关理论

2.3. 1 专业化理论

2.3.2 精细化理论

2.3.3 特色化理论

2.3.4 创新性理论

2.4 专精特新概念界定

2.5 专精特新特征

2.5.1 整体性

2.5.2 层次性

第3章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3.1 专精特新发展的衡量

3.2 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识别

3.2.1 基于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来源

3.2.2 基于专、精、特、新的影响因素来源

3.2.3 专精特新影响因素的提取

3.3 专精特新影响因素关系假设

3.3.1 战略定位与专精特新发展

3.3.2 组织管理柔性与专精特新发展

3.3.3 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与专精特新发展

3.3.4 资源应用能力与专精特新发展

3.3.5 生产质控能力与专精特新发展

3.3.6 政策法规与专精特新发展

3.3.7 社会环境与专精特新发展

3.4 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模型

第4章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专精特新发展内部影响因素问卷

4.1.2 专精特新发展外部影响因素问卷

4.1.3 专精特新绩效问卷

4.2 小样本预调研

4.2.1 预调研信度分析

4.2.2 预调研效度分析

4.3 实证分析

4.3.1 样本的基本资料分析

4.3.2 信度分析

4.3.3 效度分析

4.3.4 结构方程全模型验证分析

第5章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策

5.1 内部环境改善对策

5.2 外部政策法规改善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进步、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金融危机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小企业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必须实现转型升级以克服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将“专精特新”发展作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专精特新”作为一个整体首次被提出。但目前的学术文献更多关注对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与创新性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研究,忽视对“专精特新”转型发展的研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高附加值发展必须要进行“专精特新”转型升级,因此探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对其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及技术路线等,在梳理分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性文献及政府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对“专精特新”概念进行界定,提炼出中小企业单独发展某一方面和发展“专精特新”整体的优劣势,并阐释“专精特新”特性。其次,从两大角度出发进行“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识别,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并构建模型。再次,通过对镇江市部分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影响其“专精特新”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战略定位、组织管理柔性、技术创新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生产质控能力、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专精特新”的可持续性绩效有显著影响,且除组织管理柔性和社会环境之外,均对“专精特新”的高附加值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专精特新”发展的对策。就内部环境而言,企业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专精特新”战略,并且建立和完善新型化柔性组织使之与战略定位相匹配,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是政府应该贯彻实施“专精特新”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专精特新”服务体系,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和企业要齐心协力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升级,塑造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大型企业的“配套专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