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6h】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网络文化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2.1 文化的涵义及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涵义

2.1.2 文化与心理

2.2 网络文化概述

2.2.1 网络文化的内涵

2.2.2 网络文化的结构

2.2.3 网络文化的特征

2.2.4 网络文化的功能

2.2.5 网络文化在高校的发展

2.2.6 网络文化作为心理空间的特征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

2.3.1 心理健康的解读

2.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3.3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三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理论前提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对象

3.1.4 研究工具

3.1.5 数据处理

3.2 研究步骤

3.2.1 研究一(大学生网络接触情况)

3.2.2 研究二(网络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3.2.3 研究三(网络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研究一的结果和讨论

3.3.2 研究二的结果与讨论

3.3.3 研究三的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绿色网络空间

4.1.1 用先进文化把握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4.1.2 用文化精品提升网络文化的正向吸引力

4.1.3 用主流舆论增强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4.1.4 用制度建设营造网络文化的和谐氛围

4.1.5 以加强管理监督建设网络文化的生态环境

4.2 加强网络素质培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4.2.1 加强网络科学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2.2 加强网络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4.2.3 加强网络道德品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自律支撑

4.2.4 加强网络心理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根本保证

4.3 探索心理教育新途径,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灵

4.3.1 培养新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4.3.2 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4.3.3 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录: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日渐成为现代的新兴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网络文化集中体现了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全方位创新,其特点可简要概括为载体的开放性、主体的匿名性和内容的共享性。客观来看,网络文化的产生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也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尽管网络文化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人们现在还无法预料,但是由此而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凸现。
   本文在厘清网络文化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自行编制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江苏某高校的300多名有过上网经验的大学本科生的网络接触情况、网络交往以及网络学习等方面,多视角地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我国心理健康测验常用的量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对这些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其次,采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基本统计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从而对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广泛的心理健康内容,得到了较为准确、全面和细致的研究数据。再次,在汇总、分析、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网络交往中交往真诚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则呈现出越低的现象;第二,网络交往消极效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恐怖和精神病性这两个因子上显著。第三,在网络交往中网络道德高,心理健康水平相应也高。同时,还得出了“网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部分成立。主要体现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由信息超载、信息迷航引发的抑制思维发展,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而网络学习使用度、网络学习认可度、网络学习依赖、网络学习道德这些网络学习观念和行为,则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不大。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剖析,进一步引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思考”,并提出了以下实践路径:
   第一,通过用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用文化精品提升网络文化的吸引力,用主流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用制度建设营造网络文化的和谐氛围,用有效管理保障网络文化的生态环境等方法,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绿色网络空间。
   第二,通过加强网络科学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网络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加强网络道德品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自律支撑,加强网络心理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自助保障等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灵。
   第三,通过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咨询师,深入、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心理健康的研究;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开展网络心理咨询,重视网上心理教育与治疗等多渠道开展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