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政民互动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港市锦丰镇西界港村为例
【6h】

基于政民互动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港市锦丰镇西界港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村庄环境整治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1.1.2 当下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提升

1.1.3 张家港市的村庄环境整治具有强代表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范围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1.1 村庄环境整治

2.1.2 政民互动

2.2 相关理论及评述

2.2.1 有关互动主体关系的理论

2.2.2 有关互动方式方法的理论

2.2.3 有关互动程度的理论

2.3 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2.3.1 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内外实践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村庄环境整治现状

3.1 概述

3.1.1 整治背景

3.1.2 基本情况

3.2 整治方案组织

3.2.1 准备工作

3.2.2 方案编制

3.2.3 决策表达

3.3 整治内容和实施情况

3.3.1 整治内容

3.3.2 基础设施与安全防灾

3.3.3 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

3.3.4 住宅建筑与私家院落

3.3.5 环境亮化与景观风貌

3.4 后期管理情况

3.4.1 资金投入

3.4.2 管理现状

3.5 整治成效与不足

3.5.1 整治的成效经验

3.5.2 整治的不足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民互动视野下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策略

4.1 政民互动理念与村庄环境整治的关联分析

4.1.1 政民互动与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契合

4.1.2 政民互动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原则

4.1.3 政民互动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策略分类

4.2 村庄环境整治方案组织

4.2.1 规划方案:配合式策略

4.2.2 整治项目:协调式策略

4.3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实施

4.3.1 基础设施与安全防灾整治:援助式策略

4.3.2 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整治:协同式策略

4.3.3 住宅建筑与私家院落整治:引导式策略

4.3.4 环境亮化与景观风貌整治:参与式策略

4.4 村庄环境整治可持续保障

4.4.1 整治资金:奖励式策略

4.4.2 整治管理:契约式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界港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5.1 概述

5.1.1 整治背景

5.1.2 现状概况

5.2 整治规划的组织和整治项目的确定

5.2.1 整治规划方案的配合式组织

5.2.2 整治项目及时序的协调式确定

5.3 环境整治实施的过程

5.3.1 基础设施与安全防灾的援助式整治

5.3.2 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协同式整治

5.3.3 住宅建筑与私家院落的引导式整治

5.3.4 环境亮化与景观风貌的参与式整治

5.4 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

5.4.1 奖励式资金投入

5.4.2 契约式监督管理

5.5 本章小结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下,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愈发受到关注。当前,村庄的环境整治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归纳、分析整治的成效和困惑,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村庄环境整治的精准度,具有重大意义。
  在全面综述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走访、勘察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后认为,目前村庄环境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村庄整治的规划组织,重政府意志的贯彻、轻村民诉求的回应;第二,整治规划的实施过程,重物质环境的表象建设、轻问题由来的深入剖析;第三,整治规划的效果保障,重立竿见影式的短期效果、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在整治规划中对村庄现状把握不准、整治目的认识不足和对政民不同利益诉求缺乏理解与尊重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着眼于村庄实际,寻求新的整治规划思路势在必行。而引入与整治规划需求高度契合的“政民互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研究依托村庄整治的规划组织、实施过程以及后期保障三个层面,提出整治规划方案的配合式策略、整治项目及时序确定的协调式策略、基础设施与安全防灾整治的援助式策略、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整治的协同式策略、住宅建筑与私家院落整治的引导式策略、环境亮化与景观风貌整治的参与式策略、整治资金投入的奖励式策略和长效管理的契约式策略。不同整治内容下的不同形式的政民互动规划策略,体现的是政民互动在具体整治规划中的精准运用。为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政民以不同角色、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充分互动,形成良性、互补、合作的状态,最终实现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