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央地事权划分的法治思考
【6h】

央地事权划分的法治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一章 央地事权法治化的基本范畴

一、央地关系的概念界定及其关系模式

(一)“央”与“地”的概念界定

(二)央地“一体多元”的关系模式

二、事权及事权划分的内涵

(一)“事权”的语意界定

(二)事权的划分

三、央地事权法治化概念定位

第二章 我国央地事权划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央地事权划分的制度现状

(一)现行规范下主要的中央事权

(二)现行规范下主要的地方事权

(三)现行规范下主要的央地共享事权

二、我国央地事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

(二)配置不合理

(三)法律不具体

三、我国央地事权划分陷入困境的原因解析

(一)权力配置缺乏配套立法,配置方式行政化

(二)划分界限不清,同构性严重

(三)没有统一的划分原则

(四)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

(五)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

第三章 央地事权划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央地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

(一)兼顾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

(二)统一性与灵活性原则

(三)法制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则

二、健全法律体系与监督体制

(一)事权宪定

(二)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

(三)完善其他相关法律

(四)完善监督体制

三、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二)合理划分支出责任范围

(三)支出责任重心适当上移,推进立法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央地关系是与国家统一、政治发展、经济进步的大局密切相关。而事权配置又是处理央地关系中最为复杂的问题,所以,事权在央地之间的划分极为重要,但我国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央地事权划分的基本范畴。学界目前对于事权的概念没有基本的统一标准,在外延和解释的角度上更是莫衷一是。所以笔者先从语意角度分析事权概念,将事权与财权、支出责任之间的关系做比较研究,得出笔者对事权概念的界定,即一国内不同级别(中央与地方各级)、不同类型(中央与一般地方、民族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等)区域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和所应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即关于我国当前央地事权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首先通过现行的规范性条文,总结出我国目前主要的中央事权、地方事权及央地共享事权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央地事权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是:定位不准确(政府“越位”、“缺位”现象时常发生)、配置不合理(央地事权交叉重叠、机构设置不合理)、法律不具体(宪法等相关法律只有几条央地事权划分的原则性规定,无实践操作性)。而导致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权力配置缺乏相应的配套立法,央地权力配置方式行政化;央地事权划分界线不清,同构性严重;央地事权划分没有统一的划分原则;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三部分,主要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笔者关于央地事权划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第一,明确央地事权的基本划分原则,主要有:兼顾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法制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第二,健全央地事权划分的法律体系,主要从事权宪定和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两方面出发。第三,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提高支出责任重心,进一步合理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范围,与事权划分相匹配,避免出现“讨价还价”式的央地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