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排放性能研究
【6h】

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排放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注释表

缩略词

绪论

背景

燃气轮机燃烧室污染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2.1一氧化碳(CO)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2.2未燃碳氢(UHC)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2.3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2.4冒烟(Smoke)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民用燃气轮机污染排放标准

1.3.1标准制定机构ICAO和CAEP

1.3.2 CAEP污染排放标准

国内外贫油预混预蒸发低排放燃烧室研究现状

1.4.1 GE公司TAPS燃烧室研究综述

1.4.2 RR公司Lean-burn燃烧室研究综述

1.4.3 日本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研究综述

1.4.4 其他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研究综述

1.4.5 国内研究现状

本文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内容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头部油气匹配方案研究

设计参数与指标分析

2.1.1设计参数

2.1.2污染排放的指标分配

2.1.3污染排放化学动力学分析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总体设计

2.2.1火焰筒总有效开孔面积

2.2.2燃烧室基本尺寸选取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头部油气匹配方案设计

2.3.1关键设计要点分析

2.3.2 DIPME燃烧室头部预燃级和主燃级油气匹配方案设计

2.3.3 DIPME燃烧室头部设计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他系统设计

2.4.1燃油喷嘴设计

2.4.2火焰筒冷却设计

燃烧室流量分配验算

小结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单头部燃烧室数值仿真

数值计算方法

3.1.1控制方程

3.1.2物理化学模型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与数值设置

3.2.1计算模型

3.2.2网格划分

3.2.3数值设置与计算工况

冷态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3.1组合方案1

3.3.2组合方案2

3.3.3冷态结果对比

燃烧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油雾场

3.4.2温度场

3.4.3燃烧性能结果对比

NOx排放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小结

单头部燃烧室冷态流场与油雾场试验研究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单头部燃烧室雾化试验件介绍

试验装置与单头部雾化试验件试验方案

4.2.1 PIV测试系统介绍

4.2.2单头部雾化试验件冷态流场试验方案

4.2.3单头部雾化试验件油雾场试验方案

单头部雾化试验件冷态流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测量截面与试验工况

4.3.2工况1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工况2试验结果与分析

4.3.4冷态流场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

4.3.5冷态流场试验小结

单头部雾化试验件油雾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试验工况

4.4.2单开预燃级离心喷嘴油雾特性结果分析

4.4.3主燃级与预燃级喷嘴同开油雾特性结果分析

4.4.4平均SMD和分布指数分析

4.4.5油雾场试验小结

小结

单头部燃烧室综合燃烧性能和污染排放试验研究

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单头部燃烧室燃烧试验件介绍

试验设备与测量装置

5.2.1试验设备

5.2.2测量装置

试验工况

数据处理方法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1流量分配试验

5.5.2慢车工况试验

5.5.3返场工况试验

5.5.4巡航工况试验

5.5.5爬升工况试验

5.5.6起飞工况试验

5.5.7 LTO循环分析

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文的创新成果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燃烧室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低排放燃烧室是发动机排放性能先进性的体现。为了获得满足燃烧室性能与污染排放的头部方案,本文开展了低排放单头部燃烧室设计、低排放燃烧室组织燃烧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数值和实验研究了流场、燃烧性能和排放特性,并在单头部雾化试验件和燃烧试验件上进行试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提出了头部采用DIPME(Rich/Lean(D)irect(I)njection and Lean(P)artial Pre-(M)ixing&Pre-(E)vaporation)混合燃烧模式的燃烧室,按照分区分级的思想,充分吸收和消化国内外成熟经验,探讨了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的设计方法。根据150座级民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参数,分析污染排放指标,确定了中心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有效开孔面积和基本尺寸,设计了两种DIPME燃烧室头部组合方案。 2)对设计的两种DIPME燃烧室头部组合方案,采用FLUENT商业流体计算软件,对单头部燃烧室分别进行冷态流场、燃烧性能以及污染排放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燃烧室内部的流场特征,研究了不同头部方案对流场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两种组合方案100%工况和7%工况的流量分配、流场结构、油雾场、温度场及污染排放的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头部组合方案在冷态下的流场结构、热态下的燃烧情况都较为合理;相同工况下,组合方案1计算得到冷态和热态下的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略高于组合方案2,燃烧效率也更高,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更低;针对组合方案1,完成了起飞着陆循环(即Landing and Take-Off循环,简称LTO循环,包括慢车、返场、爬升和起飞共4个工况)NOx排放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案的NOx排放比CAEP/6标准低64.8%。 3)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优选头部方案(组合方案1)设计单头部雾化试验件,通过PIV测量技术,试验研究不同进口空气流量对燃烧室冷态流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单开预燃级喷嘴以及同开预燃级和主燃级喷嘴时,进口温度、油气比以及燃油流量比例对燃烧室油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IPME燃烧室冷态流场中存在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同的中心回流区、角落回流区和唇口回流区。预燃级旋流与主燃级旋流之间存在明显速度梯度,有利于预燃级与主燃级流体之间交换质量、动量和能量以及燃油的雾化;冷态流场中心回流区宽度随着距燃烧室头部距离的增加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少,随着进口空气流量的增加,燃烧室中心回流区形状变化不大,但其气流速度以及雷诺应力都有所加大;单开预燃级喷嘴时,随着供油量的增加,燃油雾化无明显规律可寻;当同时打开主燃级和预燃级喷嘴时,保持油气比不变,随着预燃级喷嘴燃油流量百分数的减少,油珠数目和SMD逐渐减少,雾化得到改善。 4)结合雾化试验件的试验结果,设计燃烧试验件,对该DIPME燃烧室分别开展流量分配、LTO循环和巡航工况试验,测量燃烧室的综合燃烧性能和污染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除慢车工况的燃烧效率接近0.99外,其余工况的燃烧效率均大于0.995,DIPME燃烧室慢车效率低于采用富油燃烧技术的燃烧室,因此降低该工况的CO和UHC非常有必要;采用主油分级技术对于控制像返场这类中小工况的CO和UHC非常有利,同时对于保证足够高的燃烧效率也具有明显优势;在LTO循环内该燃烧室的CO、UHC和NOx排放均满足CAEP/6排放标准,其中NOx比CAEP/6低60.8%,UHC比CAEP/6低84.6%,CO比CAEP/6低44.9%;同采用富油燃烧技术的燃烧室相比,采用该技术的燃烧室在降低CO和UHC排放上优势不明显,但在降低NOx排放上潜力巨大;采用多斜孔冷却的火焰筒最高壁温不超过1100K,在材料许用范围内,并且火焰筒壁温梯度较小,从而保证火焰筒的长寿命;同时采用贫油燃烧技术的DIPME燃烧室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回火和自燃,也没有发生振荡燃烧。 本文提出的低排放燃烧室头部方案同时满足燃烧室燃烧性能与污染排放指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低排放燃烧室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