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中碳合金钢液相感应渗氮、碳及共渗研究
【6h】

低、中碳合金钢液相感应渗氮、碳及共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渗氮

1.2 渗碳

1.3 氮碳共渗

1.4 碳氮共渗

1.5 新型化学热处理方法

1.6 感应加热原理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和流程

2.2.1 感应加热设备

2.2.2 测温装置

2.2.3 实验流程

2.3 分析和检测方法

2.3.1 渗层组织分析

2.3.2 渗层硬度和厚度测定

3 38CrMoAl液相感应共渗研究

3.1 合金元素对共渗过程及共渗层的影响

3.2 共渗温度对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3.2.1 500℃~650℃下处理渗层的组织

3.2.2 500℃~650℃下处理后渗层的显微硬度

3.2.3 500℃~650℃下处理后渗层的XRD分析

3.4 共渗时间对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3.4.1 55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金相组织

3.4.2 55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硬度分布

3.4.3 55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的XRD分析

3.4.3 60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金相组织

3.4.4 60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硬度分布

3.4.5 60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XRD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45Mn2液相感应碳氮共渗研究

4.1 温度对碳氮共渗层的影响

4.1.1 760℃~820℃处理后共渗层组织分析

4.1.2 760℃~820℃处理后共渗层硬度分析

4.1.3 840℃~900℃处理后共渗层组织分析

4.1.4 840℃~900℃处理后共渗层硬度分析

4.2 不同温度下处理的渗层SEM图片

4.3 处理温度与共渗层厚度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20CrMnTi液相感应氮碳共渗和碳氮共渗研究

5.1 氮碳共渗温度对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5.1.1 530℃~680℃处理的渗层金相组织

5.1.2 530℃~680℃处理的渗层硬度分布

5.2 氮碳共渗时间对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5.2.1 55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金相组织

5.2.2 55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硬度分布

5.2.3 60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金相组织

5.2.4 60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硬度分布

5.3 氮碳共渗时间和渗层厚度的关系

5.4 碳氮共渗时间对渗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5.4.1 700℃~760℃处理的渗层金相组织

5.4.2 700℃~760℃处理的渗层硬度分布

5.4.3 830℃~880℃处理的渗层金相组织

5.4.4 830℃~880℃处理的渗层硬度分布

5.4.5 83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金相组织

5.4.6 830℃处理不同时间渗层硬度分布

5.5 本章小结

6 20CrMnTi液相感应渗碳的研究

6.1 处理温度对渗碳层的影响

6.1.1 800℃~930℃下处理10min的渗层金相组织

6.1.2 800℃~930℃下处理10min的渗层硬度分布

6.2 处理时间对渗碳层的影响

6.2.1 88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金相组织

6.2.2 88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硬度分布

6.2.3 93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金相组织

6.2.4 930℃处理不同时间的渗层硬度分布

6.3 渗碳温度、时间和渗碳层厚度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低、中碳合金钢液相感应渗氮、渗碳、氮碳共渗和碳氮共渗技术,液相感应渗入技术是基于感应加热技术对零件进行化学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具有加工时间段短、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高效、环境污染小等特点,适于处理各种轴类、套管类等各种适于感应加热的零件。分别研究了38CrMoAl液相感应渗氮和氮碳共渗工艺,45Mn2碳氮共渗工艺,20CrMnTi液相感应渗氮、氮碳共渗和碳氮共渗工艺,渗剂采用甲酰胺溶液;还研究了20CrMnTi液相感应渗碳工艺,渗剂采用等温淬火油。采用金相法、显微硬度法和XRD分析渗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相组成,研究渗层组织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的关系,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38CrMoAl在500℃~650℃进行液相感应渗氮和氮碳共渗,550℃~620℃均得到了不同厚度的白亮层组织,渗层硬度较高,在600℃下处理10min得到了厚度约100μm的共渗层,硬度约800HV0.1。对38CrMoAl渗层进行XRD分析,渗层主要的相有:ζ相(Fe2N)、ε相(Fe2,3N)、γ□相(Fe4N)、α相、Fe3C。对45Mn2试样在900℃处理5min得到的碳氮共渗层厚度达到330μm,渗层最高硬度达到700HV0.3以上。20CrMnTi在530℃~680℃处理5min均得到了双白层组织,530℃~590℃处理5min得到的双白层的硬度较低,约300℃~450HV0.1;600℃~680℃处理5min得到的共渗层硬度较高,最高约550HV0.1以上;对20CrMnTi试样在700℃~760℃和830℃~880℃进行了液相感应碳氮共渗处理,处理5min渗层厚度达到100μm以上,渗层硬度最高为650HV0.3。20CrMnTi经液相感应渗碳处理后,880℃处理10min的渗碳层厚约150μm,930℃处理10min渗碳层厚约250μm,硬度达到800HV0.3以上,且渗层组织均匀,为针状马氏体组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