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市场时机视角的分析
【6h】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市场时机视角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融资与行为金融学

1.2.1 融资的含义及分类

1.2.2 行为金融学概述

1.2.3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公司融资决策分析框架

1.3 研究意义

1.4 文章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过度自信与融资决策文献综述

2.2 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

2.3 市场时机与融资决策文献综述

2.4 市场时机的度量指标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及待验证假设的提出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发展和现状

3.2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3.3 待验证假设的提出

4 实证分析

4.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权再融资间关系的实证

4.1.1 样本选择

4.1.2 变量选取

4.1.3 模型构建

4.1.4 实证分析结果

4.2 市场时机与股权再融资间关系的实证

4.2.1 样本选择

4.2.2 变量选取

4.2.3 模型构建

4.2.4 实证分析结果

5 案例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和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对微观层面的公司经营发展及宏观层面的资金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一现象不符合传统金融理论对企业融资最优次序的推论。行为金融学以更好拟合金融市场现实的假设为前提,放宽了行为人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解释各种不符合传统金融理论的“异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根据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从上市公司内部决策者与外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角度,分析公司内外部参与主体的心理偏差是否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产生影响,特别是公司内部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间的关系,以及由于投资者有限理性,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是否存在市场时机。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和回归模型,以拟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报告判断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以换手率度量市场时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管理者与上市公司提出股权再融资申请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存在市场时机。通过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和航天机电的案例分析,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行为人的心理偏差对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拟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概率;同时,上市公司会抓住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