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杀爆战斗部对武装直升机的毁伤研究——破片先于冲击波作用于目标
【6h】

杀爆战斗部对武装直升机的毁伤研究——破片先于冲击波作用于目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2.1 动能毁伤元对直升机毁伤研究及发展

1.2.2 冲击波毁伤元对直升机毁伤研究及发展

1.2.3 冲击波和破片对直升机联合毁伤的研究及发展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2 武装直升机目标结构分析

2.1 直升机发展概况

2.2 直升机结构分析

2.2.1 旋翼结构分析

2.2.2 机身结构分析

2.3 直升机目标等效

2.3.1 直升机旋翼简化及等效

2.3.2 直升机机身简化及等效

2.4 本章小结

3 破片和冲击波威力场参数计算

3.1 破片场参数

3.1.1 战斗部参数计算

3.1.2 破片速度

3.1.3 破片空中飞行时间

3.1.4 破片空间分布规律

3.2 冲击波场参数

3.2.1 冲击波超压

3.2.2 冲击波波阵面传播速度

3.2.3 冲击波波阵面传播时间

3.2.4 正压作用时间

3.2.5 冲击波衰减规律

3.3 本章小结

4 毁伤元与直升机目标的交会

4.1 坐标系的建立及相互转换

4.1.1 弹体坐标系

4.1.2 直升机目标坐标系

4.1.3 目联相对速度坐标系

4.1.4 弹联相对速度坐标系

4.1.5 坐标系间的相互转换

4.2 破片与直升机目标的交会

4.2.1 战斗部爆炸后形成的动态破片场

4.2.2 命中直升机目标破片数

4.2.3 破片对直升机表面的入射角

4.3 冲击波与直升机目标的交会

4.3.1 冲击波到达直升机目标的传播距离

4.3.1 直升机目标的冲击波超压

4.3.2 冲击波作用于直升机目标的正压作用时间

4.3.3 冲击波在直升机目标的压力分布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杀爆战斗部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研究

5.1 冲击波和破片的联合作用

5.2 直升机目标载荷分析

5.2.1 旋翼载荷分析

5.2.2 机身载荷分析

5.3 两毁伤元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

5.3.1 旋翼结构毁伤研究

5.3.2 机身结构毁伤研究

5.3.3 毁伤直升机目标的影响因素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武装直升机在破片和冲击波联合作用下的毁伤。首先,以AH-64武装直升机作为研究目标,分析了直升机目标的结构、组成、几何尺寸、目标特性以及毁伤机理等,并根据强度等效法建立了直升机目标的等效模型;其次,建立了战斗部爆炸后形成毁伤元参数的计算模型,以及破片和冲击波联合作用下对目标的毁伤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直升机目标在两毁伤元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分析了战斗部炸药装药质量、炸点位置及破片穿孔密度等因素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影响。
   研究表明:直升机旋翼和机身顶部最容易毁伤,即战斗部最佳起爆位置为直升机目标正上方;对某典型杀爆战斗部,直升机旋翼能够毁伤的最大脱靶距离为5.0m,机身能够毁伤的最大脱靶距离为3.5m;炸点位置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影响较大,直升机目标的毁伤程度随炸点到目标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较大;直升机的毁伤程度随炸药装药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炸药装药质量平均每增加2.0kg,目标截面应力将增大16%~25%;直升机的毁伤程度随破片穿孔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目标毁伤增益不显著。与冲击波单独作用相比,破片(截面破片穿孔数n=20)和冲击波联合作用对直升机目标的毁伤增益较小,目标截面应力约增大11.5%~20.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