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6h】

区域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现代化背景

1.1.2 国家相关政策支撑背景

1.1.3 生物农业规范化发展背景

1.1.4 苏州市生物农业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区域概况

1.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2.1 生物农业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1.1 生物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2.1.2 生物农业的特性及功能

2.2 生物农业研究的边界问题

2.2.1 生物农业边界划分的依据及原则

2.2.2 典型生物农业的基本边界

2.3 生物农业发展模式

2.3.1 生物农业发展模式筛选的基本原则

2.3.2 生物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2.4 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2.4.1 生物农业的理论基础

2.4.2 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规划设计

3.1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3.1.2 劣势(Weakness)分析

3.1.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4 挑战(Threats)分析

3.2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分析

3.2.1 SSM主导产业确定法的数学模型

3.2.2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分析

3.3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重点内容发展规划

3.3.1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模式

3.3.2 苏州漕湖生物农业近期重点工程

第四章 区域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

4.1 区域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原则

4.1.1 实事求是原则

4.1.2 安全可靠原则

4.1.3 经济性原则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1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2.2 优化设计的方法

4.2.3 系统设计的方法

4.3.1 农村生活污水

4.3.2 农业生产废水

4.3.3 外源工业废水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与不足

5.2.1 创新点

5.2.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生物农业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策略之一。生物农业发展规划是扎实有序推进生物农业建设的前提和依据。本文从生物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入手,以苏州漕湖农业为案例,构建生物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统筹规划设计生物农业建设方案,以期为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规划依据。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明确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方法,并应用于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如下:
  1、区域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
  (1)区域生物农业发展规划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生物农业基本理论(农业生物工程原理、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生产效率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以及利益者相关理论等。
  (2)生物农业发展模式
  主要包括生物种业产业化经营生物农业发展模式、农用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生物农业发展模式、新兴农产品开发利用生物农业发展模式、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生物农业发展模式。
  (3)区域生物农业发展规划方案设计主要方法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定性评价法, SWOT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SSM)主导产业确定法,CAD、Photoshop等专题图件绘制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与试验研究法。
  2、苏州漕湖生物农业发展规划设计
  (1)特优稻米种植业、特种水产养殖业、特色蔬菜种植业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推广应用生物工程种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初步形成漕湖生物农业雏形和特色。
  (2)重点发展基于生物农业产业结构体系、生物农业产业研发体系、生物农业技术应用体系及生物农业产品营销体系的生物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建成苏州漕湖生物农业示范产业园。
  3、区域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
  (1)区域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原则
  主要包括实事求是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2)区域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优化设计的方法及系统设计的方法。
  (3)典型案例—水污染治理生物工程设计实证
  有机覆盖物人工湿地对外源工业废水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主要表现为对浊度、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54%、21.62%、20.50%和71.88%,其中COD去除率升幅达44.68%,TN去除率升幅达44.45%。去除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