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主要森林区域蕨类植物区系与生态研究及利用潜力评价
【6h】

江苏省主要森林区域蕨类植物区系与生态研究及利用潜力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蕨类植物区系及研究现状

1.2 生态学研究动态

1.3 植物资源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苏州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

2.1.2 宜兴龙池山自然保护区

2.1.3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2.1.4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2.1.5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2.1.6 连云港云台山

2.1.7 云龙山

2.1.8 深溪芥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范围与方法

2.2.2 标本鉴定

2.2.3 数据处理

2.2.4 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潜能评价方法

第三章 蕨类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

3.1 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3.1.1 蕨类植物资源组成分析

3.1.2 蕨类植物科的统计分析

3.1.3 蕨类植物属的统计分析

3.2 蕨类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3.2.1 蕨类植物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3.2.2 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2.3 蕨类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3.3 江苏省主要采集点蕨类植物分布情况

3.3.1 江苏省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3.3.2 江苏8个区域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

3.4 蕨类植物生态分布

第四章 典型植被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4.1 蕨类植物的组成和重要值分析

4.2 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4.3 外貌形态

4.3.1 叶质

4.3.2 叶型

第五章 蕨类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关系

5.1 蕨类植物野外调查结果

5.2 蕨类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5.3 蕨类植物的生态位

5.4 蕨类植物生态位重叠

第六章 江苏省主要森林生态区域蕨类植物资源利用潜力评价

6.1 江苏省可利用的蕨类植物资源

6.2 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6.2.1 药用蕨类植物资源

6.2.2 观赏蕨类植物资源

6.2.3 食用蕨类植物资源

6.2.4 环保辅助蕨类植物

6.2.5 能源蕨类植物

6.2.6 牧草和绿肥蕨类植物

6.3 对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样方测定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和数量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主要森林生态区域内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蕨类植物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影响蕨类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蕨类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经调查,调查样地内共有蕨类植物31科55属124种,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这些科是调查样地内蕨类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占该区域蕨类资源种数的53.28%,其余多为单种科。
  2.研究区域内的蕨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并向温带过渡的特点。结合R/T值,可知8个调查地点,热带成分优势从高到低依次是穹窿山、深溪岕、龙池山、云台山、宝华山、铁山寺、紫金山、云龙山。
  3.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基于江苏省8个样点中蕨类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数据,将8个样点分成3个组,各组较好的反映了样地间的环境差异。
  4.通过对典型植被下蕨类植物及其叶质、叶型的研究表明,宝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下蕨类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水湿条件较好。云台山的落叶阔叶林、龙池山常绿阔叶林水湿条件较差。
  5.冗余分析(RDA)对江苏省8个样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122种蕨类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平均温度、郁闭度、人为干扰、海拔、日照均对蕨类植物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6.研究江苏省8个样点中83种主要的蕨类植物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发现大部分蕨类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布范围较小,因此特别要注意对特殊生境的保护。
  7.构建了由生境、再生能力、频度、多度及利用程度等5个要素的蕨类植物的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区域内117种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潜力评价分析。利用潜力在2.0以上的共计30种,占调查区域内蕨类植物资源总数的25.64%,表明研究区域内蕨类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