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药对转cry1C和cry2A基因水稻及其亲本上褐飞虱的影响
【6h】

农药对转cry1C和cry2A基因水稻及其亲本上褐飞虱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Bt水稻简介

1.1 Bt作物抗虫机制

1.2 Bt水稻发展现状

1.3 Bt作物存在的风险

1.4 Bt水稻对褐飞虱的影响

2 褐飞虱的危害

2.1 褐飞虱再猖獗机制

实验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2.1 养虫设备

2.1.1 养虫笼

2.1.2 智能人工气候室

2.1.3 吸虫管

2.2.1 供试水稻

2.2.2 供试昆虫及饲养

2.3 主要试验试剂

2.4 试验仪器

2.5 软件操作系统

第三章 褐飞虱在转cry1C 和 cry2A基因水稻及其亲本水稻上对农药反应的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4 结果与分析

3.3.5 讨论

第四章 氮肥对Bt水稻上褐飞虱再猖獗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方法

4.2.3 数据分析

4.3.4 结果与分析

4.3.5 讨论

第五章 农药对转甜cry1C和cry2A基因水稻及其亲本水稻上褐飞虱体内酶的影响

5.1 引言

5.2.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方法

5.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农药对Bt水稻上褐飞虱体内EST活性的影响

5.3.2 农药对Bt水稻上褐飞虱体内GST活性的影响

5.3.2 农药对Bt水稻上褐飞虱体内AChE活性的影响

5.4 讨论

本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为4.52亿亩,我国约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一直是制约水稻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源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的cry基因被转入水稻以防治水稻螟虫,但是其的生态安全性备受关注。Bt水稻上非靶标害虫褐飞虱的防治仍依赖化学农药。然而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导致了褐飞虱种群产生再猖獗的现象,特别是农药诱导的褐飞虱再猖獗已有较多报道。然而至今未有Bt水稻对农药诱导的褐飞虱再猖獗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全面评价Bt水稻的生态安全性并为Bt水稻种植下的用药模式提供鉴戒。有鉴于此,本文以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品系T1C-19和转cry2A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系T2A-1为材料,研究在转Bt水稻上使用农药以后引起的褐飞虱再猖獗的可能性,以期阐明褐飞虱在转Bt基因水稻及其亲本水稻MH63上对农药诱导再猖獗的反应能力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蘖期Bt水稻上褐飞虱对农药的反应
  在室内条件下,以分蘖期Bt水稻T2A-1和T1C-19以及亲本非Bt水稻MH63饲养褐飞虱,3龄时用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喷雾处理,探究Bt水稻对农药诱导再猖獗的反应能力差异。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处理浓度的升高,若虫存活率降低,成虫的产卵量增加。而在同一浓度农药药剂处理时,三个水稻品种上的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初羽雌成虫体重、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态学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两种Bt水稻和其亲本水稻MH63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均能诱导褐飞虱再猖獗,且诱导再猖獗的反应能力没有差异。
  2.不同氮肥条件下Bt水稻上褐飞虱对农药的反应
  以0kg N/ha、100kg N/ha和250kg N/ha处理Bt水稻T1C-19和T2A-1以及亲本非Bt水稻MH63,待其至60日龄,取其饲养褐飞虱,同时用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喷雾处理。分析氮肥处理的BT水稻上褐飞虱对农药的生态适应性,探究氮肥使用下Bt水稻上褐飞虱的再猖獗能力。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褐飞虱的生态适应性。随着施用氮肥浓度的增加,褐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雌成虫体重增加、产卵量增加、褐飞虱若虫孵化率和存活率增高。氮肥对三唑磷、溴氰菊酯诱导的褐飞虱再猖獗有促进作用。在0kg N/ha处理下,三唑磷、溴氰菊酯处理对褐飞虱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在100kg N/ha和250kg N/ha处理稻株上褐飞虱产卵量随着药剂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氮肥、相同处理条件下,转Bt水稻和对照水稻相比对褐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产卵量、若虫孵化率、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
  3.农药处理的Bt水稻上褐飞虱体内酶活性的变化
  对Bt水稻上经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处理后褐飞虱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处理后显著增强了褐飞虱体内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而对乙酰胆碱酯酶有不同的影响,三唑磷显著降低了3个水稻品种上褐飞虱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溴氰菊酯增强了其的活性。3种酶的活性均不受Bt水稻的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