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及遗传转化的研究
【6h】

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及遗传转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1 组织培养的概述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

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2 茶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1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2 影响茶树组培再生的因素

2.3 茶树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 根癌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3.1 根癌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概况

3.2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因素

3.3 根癌农杆菌转化的方法

4 茶树遗传转化研究

4.1 农杆菌介导技术研究现状

4.2 基因枪技术研究现状

4.3 花粉管通道技术研究现状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茶树未成熟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培养基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 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4 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2.5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2.6 基本培养基对壮苗培养的影响

2.7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壮苗培养的影响

2.8 基本培养基对茶苗生根的影响

2.9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茶苗生根的影响

3 讨论

3.1 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第三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培养基

2 结果与分析

2.1 侵染时间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2.2 共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2.3 共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2.4 AS浓度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2.5 延后选择对愈伤组织转化率的影响

2.6 抗性苗的培育

3 讨论

3.1 侵染时间的影响

3.2 共培养基和共培养时间的影响

3.3 乙酰丁香酮(AS)的影响

3.4 延后选择的影响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茶(Camellia sinensis L.)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规茶树育种技术具有局限性,如远缘杂交困难、有益突变频率低、选育优良品种耗时长、花期不遇等,制约了茶树优质资源的利用,使得茶树品种选育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研究以茶树未成熟胚为对象,优化了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根癌农杆菌介导茶树遗传转化技术,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茶树进行遗传改良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茶树植株组培再生体系优化
   本论文以茶树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对各阶段影响再生效率的诸因素进行研究,选出了各阶段适宜外植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和激素组合,优化了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熟胚以胚向上的方式接种,诱导效果较好;当诱导培养基为ER+0.1 mg/L NAA+1 mg/L6-BA+1 mg/L GA3时,茶树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8.9%;分化培养基为ER+0.1 mg/L IBA十2 mg/L6-BA时,分化率最高可达87.5%;组培苗在壮苗培养基ER+0.1 mg/L NAA+2 mg/L6-BA+1 mg/L GA3中长势最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1 mg/L KT。
   2.农杆菌介导茶树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以带未成熟胚的子叶和纯子叶为转化受体进行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探讨了遗传转化过程中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基、AS浓度和延后选择培养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浸染15 min,共培养3d,附加150μmol/L AS的YEB共培养基,延后选择培养3d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另外,带未成熟胚的子叶的转化率较高,更适合作为茶树遗传转化的转化受体。在上述优化的遗传转化技术参数下培养,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抗性植株。
   关健词:茶树;再生;组织培养;农杆菌;遗传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