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
【6h】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土壤分类与土壤调查制图的研究进展

1.1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发展

1.1.1 我国土壤分类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

1.1.2 科学界定了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

1.1.3 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人为土分类体系

1.2 土壤调查制图的研究进展

1.2.1 土壤调查制图的国内外的现状与分析

1.2.2 国内外土壤调查制图技术进展

1.3 土壤系统分类的调查制图应用

1.3.1 调查制图指导思想

1.3.2 基本上图单元

1.3.3 土相与特殊土地单元

1.3.4 分类单元与上图单元

1.3.5 制图内含物和最小化

1.4 对诊断层、诊断特性的认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思路

2.1.3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及研究区概况

2.2.1 技术路线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区概况

第三章 研究区土壤类型诊断与土壤界线确定

3.1 土壤类型诊断及土壤属性

3.2 研究区土壤类型界线

3.2.1 土壤类型界线调绘的一般方法

3.2.2 研究区土壤类型分界点的确定

第四章 土壤类型、剖面点设置与土壤景观关系分析

4.1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关系分析

4.2 土壤类型与地形关系分析

4.3 土壤剖面点设置与景观因素的关系分析

4.3.1 土壤景观单元面积与剖面点设置的关系

4.3.2 土壤景观界线与剖面点设置的精度关系

第五章 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的关键技术分析

5.1 诊断层、诊断特性在确定土壤类型及土壤界线中的应用

5.1.1 诊断层、诊断特性在研究区确定土壤类型中的应用分析

5.1.2 诊断层、诊断特性在研究区确定土壤界线中的应用分析

5.2 土壤类型、土壤界线与土壤景观关系

5.2.1 土壤景观与土壤类型的关系分析

5.2.2 土壤景观与土壤界线的关系分析

5.3 土壤剖面的设置原则及挖掘

5.3.1 剖面设置原则

5.3.2 土壤剖面的挖掘标准与记述

5.3.3 遥感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于1984年开始了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土壤系统分类是通过诊断土层和诊断土壤特性来分类土壤的定量分类。用于分类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指标反映了气候、水分、养分、质地、土层厚度等土壤性质与背景信息,是土地利用的基础。经过土壤学家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方案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没有相应的土壤调查方法技术研究与之呼应。按照传统土壤调查方法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在研究区的4条调查路线上共挖掘了128个剖面点,通过这些剖面点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并勾绘了土壤类型界线。再用一条检验路线对勾绘的土壤图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检验路线上设置的20个检查剖面点中,其中19个剖面点与实际情况相符,正确率95%,说明使用内插法进行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是可行的。再结合土壤景观,可以辅助土壤调查工作者更高效的确定土壤类型、勾绘土壤界线。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本研究按照传统土壤调查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应用诊断层、诊断特性的定量化特征,在研究区能够准确找出不同土壤类型的分界点,进而利用土壤与景观的关系可以勾绘出土壤类型界线。
   2.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与基于土壤发生分类的土壤调查最大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的不同。土壤发生分类是定性的分类,用于描述土壤特性的是定性化的而非定量的,在野外进行土壤调查时就难以寻找出土壤类型界线;而土壤系统分类是基于诊断层、诊断特性与诊断现象的,而诊断层、诊断特性是定量化的分类,定量化的分类有利于准确找出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分界点。
   3.在研究区通过土壤类型图与土壤景观图叠加分析可知,土壤类型及土壤界线与土壤景观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土壤景观对土壤类型界线的判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土壤调查者可以建立土壤-景观模型,在野外进行土壤调查时可以依据土壤景观初步判断景观单元内的土壤类型及土壤类型界线,土壤景观可以为土壤调查者在野外进行剖面挖掘时设置剖面点位置提供参考。
   4.在本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的剖面挖掘方法与原则,此外还提出了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设置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