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BI指数及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6h】

江苏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BI指数及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文献综述

1.1引起水体污染的原因

1.2水污染主要类型

1.3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1.4我国水污染现状

1.5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监测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1.6引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下降的主要因

1.7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8耐污值及其在底栖动物水质生物监测中的重要性

1.9 BI指数及其在水质生物监测中的重要性

1.10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方法

2.2.1标本采集

2.2.2室内处理

2.2.3耐污值的计算

2.2.4 BI指数(Biotic Index)的确定

3结果与分析

3.1主要分类单元的累积丰富度及采集次数

3.2耐污值的计算结果

3.3各采样点的BI值

3.4 BI指数评价标准确定

3.5 BI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

3.6 BI指数水质评价结果

4讨论

4.1地区性和季节性问题

4.2 BI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的确定

4.3 BI指数与其它指数之间的关系

4.4水质生物评价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反映的是底栖动物对外界环境各种污染物的综合耐受能力。一般对耐污小于4的生物称为敏感生物,而对耐污值大于7的生物称为耐污生物。BI指数是基于生物耐污值大小计算而得的一个水质评价生物指数,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体的水质生物评价。本文通过对119样本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数据,其中南京秦淮河26个样点、常州南溪河水系上游30个样点、太湖64个样本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数据,采用Lenat方法计算出现次数大于5的分类单元的耐污值,而对于出现次数小于5的分类单元,结合经验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进行暂定。共获得了112个分类单元(科、属)的耐污值,其中包括蜉蝣目1科3属,毛翅目6科4属,蜻蜓目5科1属,鞘翅目5科2属,双翅目12科1亚科31属,甲壳纲2科2属,软体动物22科9属,线形动物1科,扁形动物1科,环节动物9科4属。 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采用分位数法,以5%分位数对应的值作为标准,高于此值,说明水体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最终确定BI指数水质分级标准,即<5.48最清洁,5.48~6.53清洁,6.54~7.59轻污染,7.60-8.64中污染,>8.64重污染。文中应用BI指数对各样点水质重新进行了评价。秦淮河26个样点中,清洁和最清洁的样点有6个,常州南溪河30个样点中有5个,太湖64个样本中只有4个。比较3个水体,太湖受污染最重,南溪河次之,而秦淮河(仅限于外秦河及其上游)污染最轻。分析其原因,跟当地经济的发展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太湖周边地区的经济最发达,排污量最多,南溪河水系中下游地处常州市和武进区,污染最重,而其上游发源于溧阳山区,污染最轻。同样的,秦淮河的源头一处位于句容,另一处位于溧水,沿途受点源污染较少,所以水污染程度较轻。综上所述,BI指数的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实际情况。通过对太湖BI指数和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BI值与电导率、TP、TN、氨态氮和叶绿素显著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