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怀视角下父母离异对孩子成长影响的个案研究
【6h】

关怀视角下父母离异对孩子成长影响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一、与离异相关的研究

二、道德成长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关怀伦理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资料分析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其父母的概况

一、学历背景

二、人际状况

三、生活概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父母的概况

一、研究对象父母的学历背景

二、父母相识的方式

三、父母离异前的生活概况

四、父母离异后的生活概况

第三节 研究对象家庭背景概况

一、家庭的物质环境

二、家庭的精神环境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熟人社会的评头论足

二、根深蒂固的男女性别观念

三、并不罕见的家庭暴力

小结

第二章 父母离异的“榜样"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节 父母离异的“榜样"行为

一、普遍而且频繁的争吵

二、“只生未养”的抛弃

三、得不到回应的求助

四、“被人介入生活”的出轨

五、痛心疾首的自杀

六、险些致死的暴打

第二节 父母离异的“榜样”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一、对孩子的性格和心态造成影响

二、对父母印象关系的泛化

三、产生强烈的习惯性无助感

四、对情感关系的怀疑

五、扭曲孩子对爱的理解

小结

第三章 离异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作用

一、“对话”的频率

二、“对话”的内容

三、“对话”的特点

第二节 离异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对孩子的影响

一、爱以及关,心能力的形成

二、关心受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难以形成

三、畏惧害怕、痛恨父母、自私、产生逆反心理

小结

第四章 关怀视角下父母离异对孩子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孩子的性格类型

二、孩子自尊心的强弱

第二节 父母层面

一、亲子关系

二、离异后的父亲一方与母亲一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层面

一、农村地区对离婚的偏见还难以摒弃

二、人们对父母离异孩子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

三、来自熟人社会的“关心”,也可能适得其反

四、熟人社会的评头论足给父母离异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五、社会可能给孩子传递错误的观念

第四节 学校层面

一、学校生活团体给父母离异孩子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二、学校教育加速了对父母离异孩子的偏见

小结

第五章 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自我疗愈

第二节 建立离异父母与孩子的关怀关系

一、提升离异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正向榜样

二、改善离异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第三节 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力量

一、为有需要的父母离异孩子提供情感关怀

二、给经济困难的父母离异孩子提供物质保障

三、引导师生创建温暖的学校氛围

第四节 创建关怀的社会氛围

一、设置离婚“熟虑期”

二、为父母离异孩子提供更多保障

三、合理管控媒体宣传的真实性

四、引导人们学会关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很多文献显示,离婚率近年来持续上升。全国妇联的相关统计显示,约有67%的离异涉及孩子。这意味着很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父母离异使原本完整的家庭分裂,孩子面临与其中一方的分离,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本研究不对受访者父母的离异本身进行任何道德评价,也不绝对地认为所有的离异都是不道德的。本研究以个案为例,尝试深入父母离异孩子的内心,通过展现父母关于离异的行为和言语的实际样态,分析这些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尤其是道德方面的影响,并尽量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探究可能的出路。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强调四种道德教育方法——“榜样”、“对话”、“实践”、“认可”。本文有选择地借鉴其中的两种方法“榜样”和“对话”,结合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探讨父母在不同的方面对他们产生的影响。笔者从收集的资料出发,将父母与离异有关的言行的呈现维度主要集中于“榜样”、“对话”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榜样”主要指父母关涉离异的行为,即处理离异有关的事情,重点考察身教,“对话”主要指父母关涉离异的言语,即处理离异有关的言语,主要集中在沟通交流的层面,重点考察言传。
  基于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对象及其父母的概况,包括研究对象概况、研究对象父母概况、研究对象家庭背景概况以及研究对象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社会文化氛围;第三部分为第二、三章,分别围绕“榜样”、“对话”归纳分析访谈对象在这两个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后两章为第四部分,依据第二、三章的研究内容,笔者在第四章中分析父母关于离异的言行给孩子成长方面造成影响的原因,第五章试图探讨可行的对策。
  通过深入的访谈调查以及对比自己从小的经历,笔者站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重立场上,分析了被“抛弃”、“面对孩子的回应不求助”、“恐婚”等现象及影响,更加肯定了父母有关离异的某些言行毋庸置疑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或不易逆转的影响,但部分影响是可以避免或者消除的,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通过孩子自身,也可以进行自我治愈,减轻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要注意的是,任何因素都不可能成为单一的影响源,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来源于父母离异这件事本身,除了父母关于离异的言行之外,孩子自身、家庭环境、学校、社会文化氛围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