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块茎思维与游牧空间——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研究
【6h】

块茎思维与游牧空间——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绪论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哲学话语的后现代转向

一、哲学思考的去本质化

二、拒斥同一性、确定性

第二节寻求同一与整体的社会历史观的消解

一、“边缘化”的历史观

二、质疑主流话语权

三、科学权威的动摇

第三节传统科学方法论的颠覆与解构

一、对树状思维的质疑与反思

二、对主客二分法的批判

三、对非理性方法的推崇

第二章以块茎思维为中心的非理性认识论

第一节块茎思维的涵义与特点

一、块茎思维概念族

二、“块茎”之喻

三、块茎思维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块茎思维对树状思维的批判

一、对“根—茎—叶”直线上升式的思维模式的消解

二、反对扎根落土的固定性思维

三、倡导千座高原的多元主义历史观念

第三节从块茎思维到游牧空间

一、作为块茎思维实践的游牧空间

二、游牧空间的主要特点

三、游牧空间对城邦空间的批判

四、基于游牧空间的国家形式

第三章块茎思维与游牧空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

第一节科学经典形象的转变

一、科学的经典形象

二、科学的后现代印象

三、块茎思维与科学知识的建构

第二节块茎生成的方法论原则

一、多元中心

二、尊重差异

三、创造与改变

第三节在游牧空间中自由创造

一、无边际的游牧空间

二、思想的游牧者

三、游牧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块茎思维和游牧空间是德勒兹关于差异化世界的非凡创造,其产生过程借鉴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和现象学的思想内涵,是德勒兹生成主义哲学的重要内涵之一。德勒兹用块茎和游牧理念勾画了一幅差异化的哲学图式,传达了他的多元共生、交汇包容和自由创造的后现代主义理念,倡导自由支配的生存空间和自由流变的思维形态。无论是块茎还是游牧,都饱含着差异化、多元化、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凸显了德勒兹对传统主义认识论追求本质、主张中心化、组织化的观念的批判和解构。
  德勒兹以块茎思维为中心的非理性主义认识论源于哲学话语的后现代转向。块茎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块茎的普遍关联性与个别独立性共存;块茎生长的任意性以及块茎的裂变性与再生性;块茎的稳定性。块茎思维则通过对根茎叶直线上升式的思维模式的消解、反对扎根落土的固定性思维以及倡导千座高原的多元主义历史观念来展开对传统树状思维的批判。尤其是科学发展到后现代时代,随着科学就是真理、科学是理性的事业等有关科学经典形象的颠覆与解构,科学知识的创造与生产也迫切需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革新。德勒兹以多元中心、尊重差异、寻求创造与改变为主旨的块茎思维作为理性与逻辑以外的思维方法的补充,呈现出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活力。
  从块茎思维到游牧空间,德勒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把人们从理性的教条和枷锁中解放出来,促进人类创立生动活泼的思维方式,培养人的发明创新能力,推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