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士子精神到民国大学校长精神源生内核与时代演变
【6h】

从士子精神到民国大学校长精神源生内核与时代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三、大学校长研究的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

一、民国大学校长研究

二、校长群体研究

一、“士志于道”

四、“人伦关怀”

五、“从传统到现代”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

四、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士子阶层演变及其精神特征

第一节 士子阶层演变

一、先秦:士子阶层的形成与崛起

二、两汉与魏晋:士子阶层的转变与固化

三、唐宋:士子阶层的扩展与厘定

四、清末民初:士子阶层的转型与再生

第二节 士子文化精神演化

一、先秦:士志于道

二、两汉:崇儒尚德

三、魏晋:道法自然

四、宋代:以天下为己任

五、近代:自强不息

第三节 士子的阶层特点和精神特征

一、士子阶层特点

二、士子精神特征

第二章 近代的士子、大学、大学校长

第一节 近代知识阶层的生成

一、近代化中的士绅入商

二、涌入新学堂

三、新知识阶层生成

第二节 书院、学堂、大学

一、从书院到学堂

二、从学堂到大学

第三节 新大学的校长们

一、知识阶层从事教育事业

二、民国大学的发展与概况(1912-1945)

三、民国大学校长统计

四、民国大学校长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大学校长精神

引言 从教育救国谈起

第一节 民国大学校长的爱国精神

一、民国大学校长爱国精神源起

二、民国大学校长爱国精神之内涵

三、大学校长爱国精神——校长马相伯和校长罗家伦的个案分析

第二节 民国大学校长的笃学精神

一、“笃学”的意涵与传统

二、民国大学校长笃学精神内涵

三、大学校长笃学精神的个案探微——校长唐文治和校长竺可桢

第三节 民国大学校长的厚生精神

二、民国大学校长的厚生精神

三、民国大学校长厚生精神的代表者——李登辉校长和陈裕光校长

第四节 民国大学校长的敬业精神

二、民国大学校长敬业精神

三、民国大学校长敬业精神——以校长张寿镛和校长张伯苓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大学校长的精神关怀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节 现代化——近代知识阶层的选择

第三节 建设现代大学——民国大学校长精神的展示

第四节 从传统到现代——民国大学校长精神的追求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一、余论

二、记要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士”的演变是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在传统社会的不同时期,因为社会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士子阶层先后经历了先秦的形成和崛起、两汉魏晋的转变与固化以及唐宋的扩展和厘定等不同演变,终于在清末民初的近代社会转型中再次分化。在此期间,士子的社会角色亦由游士变儒生、从儒生再成士大夫。然后回归士人身份,最后在古代史后期成为士绅。同时,伴随传统士子扮演社会角色的变化,士子阶层的文化精神发生了从“士志于道”到“崇儒尚德”、再到“道法自然”、而后升华到“以天下为己任”的演化。最后,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阶层展现了“自强不息”的行为特质。透过这些纷繁多姿的外像,我们看到尽管士子的社会角色不断变换,但士子阶层始终坚持在师生相传的承继下开展终身性的学问研习;我们同样看到无论不同时期的士子阶层文化精神怎样不同,士子阶层着眼大群的人伦关怀是以一贯之的。
  进入近代社会,伴随由战争失败而引起的新式商业兴起和社会结构变化,传统知识阶层(士子阶层)在近代教育体系适应社会需要的进程中逐渐转变为多元职业工作者。其中,由传统知识阶层直接转化而成为的或接受新式教育而成为的新时代知识人成为传统知识阶层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的直接继承者。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经过清末学堂化带来的教育体制、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以及民国初期教育机构学校化伴随的现代大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确立而基本实现其现代化。在传统知识阶层进入高等教育界和现代大学的成批建立的背景下,一个个支撑新大学生成的校长,逐渐成为具有很强社会影响力的个体,在群体的视角下,即是大学校长群体。正是这一批具有旧时代遗民特质和新时代开拓精神的民国大学校长为中国大学的现代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亦由此展现了令当代人不断回念却又难以重拾的精神风貌。
  在民国大学校长执掌学校的过程中,他们以发于本能的情感、具有影响力的言论、强有力的实践和不畏艰难的坚守,呈现了以民族和文化的复兴为目的的“爱国精神”;他们以对传统知识阶层尚学、笃学学风的承继和对西方大学高深学问理念的借鉴,发见并践行了以“高深学问”大学观、“诚笃治学”教师聘任准则和对学生“忠行厚学”期待为内涵的“笃学精神”;他们以多育并举而完满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和成就学生生命价值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的教导彰显了他们对待学生的“厚生”理念;他们以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热情、对校长职责的扎实推动和对自身工作的长期坚守,构建了秉承文化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的“敬业精神”。在西学东渐、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民国大学校长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坚持教育救国道路,致力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实有一种宗教般的精神。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以新中国的成立而终结,历时百余年。其间历经各种社会冲突、思想潮流和文化变迁,极其复杂。在涉及整个社会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近代知识阶层中的大多数旗帜鲜明地选择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在近代知识阶层中,有这么一批大学校长,他们以建立现代的中国大学为目标,以极其卓越的精神奠基了现代大学的制度基础。民国大学校长致力于完成高等教育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努力是中国近代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一部分,充分展现大学校长们从传统到现代的精神关怀。这份以人伦关怀为精神来源、以自强不息为行为特质、以从传统到现代为时代任务的精神关怀再次呈现了中国传统知识阶层那份源远流长而又坚定不移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