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神分裂症治疗先驱——弗里达·弗洛姆-赖克曼精神分析思想研究
【6h】

精神分裂症治疗先驱——弗里达·弗洛姆-赖克曼精神分析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学术生平

一、早年生活

二、德国的精神分析实践

三、美国的职业发展

第二节 主要著作

第二章 思想来源

第一节 犹太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精神病学的影响

一、戈尔茨坦

二、格罗戴克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

二、沙利文

三、其他精神分析学家

第三章 社会文化取向的精神分析观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观

二、安全惑与刻板行为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源性母亲

一、母亲的心理功能

二、母性驱力

三、理想的母亲角色

第三节 焦虑

第四章 心理病理学

第一节 敌意与偏头痛的心理机制

一、敌意

二、偏头痛

第二节 精神病的心理机制

一、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机制

二、躁狂-抑郁症的心理机制

第五章 强化心理治疗

第一节 治疗关系

一、治疗关系的概述

二、治疗关系——分析师的视角

三、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的纳入

第二节 治疗目标、程序

一、治疗目标与价值中立原则

二、焦虑的治疗

三、治疗程序

第三节 治疗技术

一、解释及其应用

二、其他治疗技术

第四节 强化心理治疗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精神分裂症

三、躁狂-抑郁症

第六章 简要评价

第一节 主要贡献

一、扩展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理论

二、发展了精神病的心理病理学理论

三、提出了强化心理治疗原则

第二节 主要局限

一、未创建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缺乏理论的独创性

第三节 主要影响

一、对精神病的心理病理学影响

二、对精神病的临床治疗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弗里达·弗洛姆赖克曼(Frieda Fromm-Reichmann,1889-1957)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与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加以整合,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构建理论。她在精神分析理论、临床技术及实践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理论方面,她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母亲的作用、焦虑、安全感与满足感。她提出“精神分裂症源性母亲”的概念,并从母亲的心理功能、母性驱力、理想的母亲角色三个角度系统探讨母亲的作用,从社会文化视角扩展母性理论。她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焦虑的机制、安全感和满足感等心理,极大促进社会文化理论内涵。
  弗洛姆-赖克曼一生致力于精神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她对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的心理病理学进行详细阐述。她提出早期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所有精神病的心理基础,而个体对早期情感创伤的压抑和分离是病理心理产生的促成因素。她还对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的病理心理的形成进行分析和对比,从人格发展和成长背景两个角度有效揭示两类病理心理的形成机制,推动心理病理学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弗洛姆-赖克曼对各种疗法总是保持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也乐于尝试各种有益于治疗的技术,她的《强化心理治疗原则》一书是其多年临床经验的概括,可作为精神分析疗法的入门书籍。她强调分析师在治疗关系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从事精神病治疗的分析师的专业和人格要求。她还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技术做了几点修正,对移情和反移情、阻抗以及解释等技术的阐释和运用做出新的界定以更有效治疗精神病患者,扩展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
  弗洛姆-赖克曼作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人物,其理论观点渗入到后来的精神分析发展中,对人际关系理论和精神病的治疗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她也有其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分赖克沙利文的理论基石,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过度强调早期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