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从人物形象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自我书写
【6h】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从人物形象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自我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光荣的荆棘路——自我书写

(一)自我书写的可能

(二)自我书写的形成

(三)成长中的自我书写

二、善也是面目狰狞——儿童形象

(一)儿童即自我

(二)暴力的价值与局限

三、天使抑或魔鬼——处女形象

(一)隐秘之爱

(二)纯洁的意义

四、我弥留之际——老者形象

(一)疾病与死亡

(二)随风而逝的南方

五、背负十字架的苦行——男先知形象

(一)智慧的血液

(二)先知的苦难与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是二战后美国南方杰出的作家之一。她通过自我书写的创作手法,将自我投射在小说人物形象上,表达了卓绝、深刻的生命思考。孤独的生活、天主教信仰传统、早年的漫画创作习惯以及作家的神圣使命,使奥康纳运用了自我书写的方式创作。这一创作手法是她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作品《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模仿。正如《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成长小说,奥康纳的小说也讲述了成长的故事。内心冲突是成长动力,信仰是成长的前涉目标,苦难是成长的方式,小说文本为成长铺就了道路。通过自我书写,奥康纳在文本中与自我相遇,消弭孤独,直面苦难,获得灵魂成长。
  儿童、处女、老人、男先知皆是奥康纳灌注于文本的自我书写。儿童是奥康纳自我的本质,表现了她拒绝成长又难以成长的精神核心。以崇高的创作理念为出发点,她将儿童塑造成暴力的形象。暴力儿童构成奥康纳小说独特的美学风貌,却也隐含了奥康纳难以跳脱儿童式思维模式的弱点,另一方面暴力儿童也使小说在读者接受层面造成一定局限。面对苦难,奥康纳塑造了处女形象与老人形象。基于她的女性作家身份以及一段“隐秘之爱”,奥康纳塑造了处女形象,探讨了纯洁的意义是宗教信仰与顺应苦难。基于煎熬的病痛,奥康纳塑造了弥留之际的老者,揭示了她直面死亡的勇气。作为南方作家,奥康纳还将弥留之际的老者与随风而逝的南方相关联,融入了她对南方文明复杂而深情的神性关注。最后从儿童的本质与局限出发,面对人生的磨难与虚无,奥康纳塑造了男先知形象,试图在文学创作中获得生命的价值,完成精神的洗礼。男先知与作家都流淌着“智慧的血液”,都在苦难中前行。奥康纳将苦难与暴力作为成长的基石,却也被苦难所束缚。在生命的尽头,最后一篇小说《帕克的背》表现了奥康纳和解了现实与信仰的冲突,超越了苦难,获得真正的成长。
  奥康纳的文字华美而神奇,她的小说也蕴含着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奥康纳用自己的生命书写小说,担负暴力,探索灵魂成长的道路,这是可叹而可敬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