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轼词中的自由精神探究
【6h】

苏轼词中的自由精神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关于自由

第一章 苏轼的自由

第一节 自由在纯真的心灵

一、苏轼的心灵自由在于他坚守气节,无怨无悔

二、苏轼的心灵自由在于他心怀博爱,仁行天下

三、苏轼的心灵自由在于他疏狂谐谑,闲适自娱

四、苏轼的心灵自由在于他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第二节 自由在审美的眼睛

第二章 苏轼词中的自由主题

第一节 拣尽寒枝不肯栖——孤独的自由

第二节 我今忘我兼忘世——隐逸的自由

一、“隐”的自由

二、“逸”的自由

第三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超旷的自由

一、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梦”中的自由

二、此事古难全——必然性中的自由

第三章 苏轼词中的自由形式

第一节 苏轼的文艺自由观

一、观物之“神与万物交”

二、构思之“无意于嘉乃嘉”

三、创作之“随物赋形”

四、批评之“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

第二节 苏轼词的自由形式

第四章 苏轼词自由精神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节 心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在人们短暂而脆弱的一生当中,总是伴随着生死有命、祸福无常、悲喜不定、聚散无时等等的世事沧桑、人世变迁,很多时候,我们力不从心,总能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时,我们总想何时方能自由?生活于北宋年间的苏轼,一生几多波折,或如一朝称雄,福禄双全;或如九死一生,祸不单行。他自由吗?他不自由。苏轼的政治人生可谓千疮百孔,密州之艰辛,“乌台诗案”中,历时两个多月的牢狱生涯后继而被贬黄州,面对洛蜀党争的无奈,之后的一再遭贬,远而至于儋州,可谓“一入官场深似海”,世事岂能由得自己?然他不自由吗?他自由。纵然身陷“牢狱”,心又岂能一同沉沦?儒家的仁义在那里,庄子的逍遥在那里,佛家的空性在那里,无数的苦难被缚只能沉淀无比的智慧和更加坚贞的心灵,心怀孩童般的赤诚,以饱含博爱的灵魂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知世界,世间万物谁不真?谁不善?谁不美?重云笼罩的背后反是一片清明澄澈的蓝,心之大是任世间任何坚硬都无法摧毁和锁住的,我心由我。所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苏轼神奇的笔触,他将雄厚的人生经历、灵动的人生智慧、不羁的自由心灵化作笔下一篇篇超旷的精美词作,为我们留下了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在21世纪现代文明的掩映下,空气中悬浮着绚烂浮华的技术、便捷高速的设备、浮躁喧嚷的风气、无数狰狞的欲望,过分的物质追求迷失了人们的心灵,自然的、心灵的领地在一步步缩小,“文明”的脚步在一步步近逼,在看似越发自由的今天,人们真的自由吗?比起身体的被缚,心灵的被缚更令人不安和恐惧吧。众所周知,自由并不是一味的任性,无所顾忌地听凭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这样反而会陷入更大的不自由,“Freedom is not free”,较之于其他我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必然性),自由岂不是更无从谈起!故而,读苏轼的自由,让我们在倍受羁绊的现实面前,在无路可选的生死面前,开出一片精神自由的天地,在那里,我们可以任思绪驰骋,任思想绽放,寻回迷失的心灵,真正享受自由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卫秀荣;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崇才;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
  • 关键词

    词作品; 苏轼; 文学创作; 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