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研究——以2006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为例
【6h】

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研究——以2006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问题与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本研究的效度及推论思考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

二、社会网络分析法

三、内容分析法

四、研究对象简介

第二章概念界定

第一节“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何谓“共同体”

二、何谓“学习共同体”

三、何谓“虚拟共同体”

四、何谓“虚拟学习共同体”

第二节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概念的界定

一、“研修”一词的由来和含义

二、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

第三章研究案例的社会网络分析

第一节凝聚子群分析

一、数据采集准备工作

二、凝聚子图

三、派系变化分析

第二节群体密度与中心性分析

一、密度分析

二、中心性分析

三、E-I指数分析

第三节角色与核心-边缘分析

一、角色分析

二、核心-边缘分析

第四章研究案例的互动内容分析

第一节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设计

一、分析框架制定的依据

二、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

三、分析框架的编码方案

第二节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一、依据帖子内容的编码分析

二、依据成员角色的编码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

第一节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特征分析

一、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实体组成

二、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规范组成

第二节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一、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实践形式

二、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实施特征

第三节优化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建议

一、优化硬件设施、完善网络教研模式

二、健全学习规范、营造动态学习环境

结语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教师远程培训和研修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研究者的不断关注,教师远程研修的模式得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双面论证。教师远程研修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活动行为,它遵循了“实践与反思”、“交流与合作”、“引领与创新”三个基本策略,形成了教师与自我、教师与同行以及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机制,它能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希望通过实证调查和研究,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具体特征,用两种研究方法对“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活动以及活动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深度探索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形成、发展全过程的实践性问题;最后经过理论提升,提出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以及优化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实体由共同体成员,互动平台以及存在于前两者之间的信息流所组成。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要成为一个促进内部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不仅需要完善各组成要素,发挥其最人的功能。于此同时,还需要发展和完善一套能健进共同体发展、激发成员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内在规范。笔者最后描述了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实践形式和实施特征,并提出要优化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必须优化硬件设施、完善网络教研模式,并健全学习规范、营造动态学习环境。 笔者认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对教师远程研修相关课题在研究范式上的尝试,能够扩大探究的视野,提高挖掘的深度,有利于深入对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的相关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