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中的“国家想象”
【6h】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中的“国家想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绪论

第一章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书写

第二章“中国意识”对文学想象力的规约

第三章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文学选择中的“中国意识”情结

第四章清末民初文学中“中国意识”的历史修辞

第五章20世纪中国文学建构中的新传统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意识”是清末民初一个新出现的、特殊的核心话语,“国家想象”书写是清末民初文学书写中的一个突出的、典型的文学现象。本论文主要则是通过考察文学中的“国家想象”书写,与“中国意识”推动下的民族国家建设话语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展开对清末民初文学特质和文学史意义的具体分析的。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有五章: 第一章主要是从总的、宏观的方面考察了清末民初“中国意识”的出现及其所导致的中国社会、文化以及文学体系的深刻变化。在“中国意识”得以确立和推进的总命题下,文学(尤其是小说)想象开始被整合成为民族国家建设的方案,并成为与现代性追求密切相关的“国家意识”的载体。 第二章主要是从清末民初国家思维模式与文学想象力这些方面,考察了清末民初文学书写所呈现或蕴涵着的文学新质,即近代文学的特质。 第三章主要是从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文学选择入手,重点考察了“中国意识”对文学主体类型的形成和塑造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新生文学主体之于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矛盾与症结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主要是从文学书写中的叙述方式、叙事逻辑与“中国意识”这一意识形态焦虑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中国意识”对近现代文学文体形式和语言风格等的转型和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是从“中国意识”对近现代文学传统建构的影响,以及20世纪文学建构中的近代情结两个互证的方面,考察了清末民初文学建构的“意义传统”,从而揭示了“中国意识”之于近代文学传统形成的特殊意义,和中国近代文学传统形成之于2 O世纪文学发展的独特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