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成效与物种适宜性评估
【6h】

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成效与物种适宜性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修复评价

1.2.2 生态修复物种适宜性评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态恢复现状

2.1 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资源

2.1.5 土壤和植被

2.2 生态恢复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整理

3.1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3.1.1 防风固沙功能

3.1.2 水文调节功能

3.1.3 土壤保持功能

3.1.4 产品供给功能

3.1.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3.2 生态修复物种适宜性评估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2 指标标准化

3.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2.4 物种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法

3.3 数据收集与整理

3.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3.2 生态修复物种适宜性评估

第四章 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4.1 防风固沙功能

4.2 水文调节功能

4.3 土壤保持功能

4.4 产品供给功能

4.5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修复物种适宜性评估研究

5.1 土壤改良

5.1.1 土壤含水量

5.1.2 土壤有机质

5.1.3 土壤氮磷钾含量

5.2 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5.3 耐旱性评估

5.3.1 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

5.3.2 水分利用率(WUE)的特征

5.4 生态修复物种筛选结果分析

5.5 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及适应物种的选择对于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熵权法等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模型,评估科尔沁沙地十年的生态修复成效。选取生态修复成效功能低等级区域主要生态修复物种,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和熵权法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法,对选取的主要生态修复物种进行适宜性评价。最后,在气候因子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修复物种适宜性关系基础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和适宜物种选取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2000~2010年间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东南地区,十年间有所好转;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整体均处于较低级别,但呈现向良性发展的趋势;产品供给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土壤保持、水文调节、防风固沙和产品供给4个一级指标,以及土壤保持量、水文调节量、固沙量和食物产量4个具体指标,结合熵权法构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为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成效虽总体上以低和较低等级占较大比例,但表现出低等级区域面积比例减少,较高和高等级区域比例增加的明显改善的趋势。
  (2)针对生态修复成效功能低等级区域,结合当地实地调研,筛选主要生态修复物种,选取了黄柳、小叶锦鸡儿、杨柴三种灌木群落类型。选取了包括一般生态适应性、防风固沙效果、经济管理指标三项一级指标和9项具体指标,结合熵权法建立了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法,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法对三种固沙常见灌木进行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得分结果为小叶儿锦鸡儿>黄柳>杨柴。小叶儿锦鸡儿最适宜,可作为优先选择的适宜物种。
  (3)分析1952~2011年科尔沁沙地分布区7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可知,1952-2011年间科尔沁沙地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暖干化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气候变化特征,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科尔沁生态修复需要适应暖干化,生态适宜物种的筛选应重点考虑物种的耐旱性、耐寒性、耐高温等特性。同时,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要以提升防风固沙功能为主,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