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南0604号“碧利斯”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6h】

华南0604号“碧利斯”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实况与大尺度环境特征

2.1台风活动概况

2.2风雨分布特点及灾情

2.3环境场特征分析

2.4小结

第三章物理量非对称结构分析

3.1水汽通量散度

3.2涡度场和散度场

3.3温度场结构

3.4风场与垂直速度

3.5小结

第四章数值模拟分析

4.1 MM5模式简介

4.2控制试验方案设计

4.3模拟结果分析

4.4螺旋度的诊断分析

4.5干、湿位涡诊断

4.6 Q矢量诊断

4.7小结

第五章敏感性数值试验

5.1敏感试验方案设计

5.2中尺度地形的敏感试验

5.3初始湿度场的敏感试验

5.4 9210下发卫星反演相对湿度的可用性

5.5小结

第六章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华南0604号强热带风暴(以下统称台风)“碧利斯”的暴雨过程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较为系统分析,发现中低纬度西南季风爆发并持续,是形成暴雨有利的环境条件。台风南北两侧物理量分布极不对称:台风南侧水汽的辐合强,北侧弱;台风中心附近东侧、南侧高层强辐散,低层气旋式强辐合,北侧整层辐散;切向风东侧、南侧大,西侧、北侧小;强垂直上升运动出现在偏离台风中心南侧2个纬距附近。 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资料,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6日产生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理想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较密的时空资料重点探讨湘南、粤北的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理。 分析表明总风暴相对螺旋度在强降雨初期与落区对应关系较好。水汽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于暴雨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雨区对应着低层湿位涡、高层正湿位涡。高位涡异常是暴雨发生发展有利机制。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呈辐散、辐合区相间分布的特征,反映出暴雨时存在的次级环流。强降雨中心分布在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辐散交界处偏向上升支一侧。造成次级环流最主要因素的是由水平和垂直切变的差异效应;其次是非绝热效应。 台风深入内陆后,南岭复杂地形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影响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地形迎风坡、特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地形中尺度系统影响。物理过程的试验表明,初始湿度场的改变对雨区和雨强的模拟有一定影响。在此次台风暴雨过程中,对于水汽输送弱的地方,形成降水的水汽对初始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依赖性很强:对于有强水汽输送的区域,水汽初值并不是强降水形成的决定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