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若干原理比较与融合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若干原理比较与融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径

1. 4重点与难点

1.5创新点与不足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与融合

2.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融合

2.3本章小结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比较与融合

3.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

3.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融合

3.3本章小结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比较与融合

4.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

4.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融合

4.3本章小结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比较与融合

5.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比较

5.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融合

5.3本章小结

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比较与融合

6.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

6.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融合

6.3本章小结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比较与融合

7.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的比较

7.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的融合

7. 3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比较明显而急迫的问题包括:产权改革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现代信用制度构建与发展问题、经济局部领域垄断情况处理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降速威胁问题、丰富经济形态缓解劳资矛盾问题等。因此,本文在当前我国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的指引下,以对应以上所述急迫问题的形式,选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理论、垄断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合作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融合研究。以期形成的研究结果能对处理以上所述的现实经济问题提供有益启发。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重难点、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
  第二部分对两种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虽然两种产权理论在形成过程及研究目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对产权起源及产权本质认识、对产权制度变迁及产权绩效评价的认识、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对产权与经济效率关系的认识、对产权具有社会强制性的认识、对产权制度、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对两种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两种理论在阶级性与科学性、分析方法与地租形式、地租产生原因及形成条件、土地价格决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历史起源和理论基础、假设条件、研究路径、对地租与超额利润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两种理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存在相通之处。
  第四部分对两种信用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两种理论在理论基础及发展过程、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对信用的本质及内涵、对信用运行机制的认识、研究成果及当代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在研究焦点、对信用的经济社会功能的认识、在信用政策方面的认识以及在信用—垄断—危机三者关系上的认识具有相通之处。
  第五部分对两种垄断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两种理论在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对垄断内涵及本质的认识、对垄断形成机制的认识、研究目的及研究结论完全不同。在对垄断的社会作用、与技术创新关系、扩张性、与竞争两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以及所持反垄断态度、政策主张方面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第六部分对两种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两种理论在研究背景及阶级立场、理论基础及发生机理、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对危机根源及实质的认识、对危机可能性认识及治理主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种理论在关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危机相关性认识、关于投资过度与经济危机相关性的观点、关于利润率下降与经济危机相联系的观点、关于通过国家干预应对经济危机的观点、关于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联系的观点等方面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第七部分对两种合作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与融合研究。得出了:两种理论在形成背景及发展过程、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对合作经济的本质及内涵的认识、对合作经济的地位及适用领域的认识、对发展合作经济所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在对发展合作经济的必要性认识、对合作形式及合作原则的认识、对合作分配方面的认识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