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温度、速度的规范化研究
【6h】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温度、速度的规范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

1.1 概述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方法

2.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3.中药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3.1 中药保留灌肠历史溯源

3.2 中药保留灌肠在UC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3.3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技术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随机和盲法

3.3 伦理

3.4 干预方法

3.5 观察指标

3.6 质量控制

3.7 统计分析方法

3.8 技术路线

4.结果

4.1 基线数据比较

4.2 效果评价

4.3 安全性评价

5.讨论

5.1 中医证型及用药分析

5.2 中药保留灌肠技术要点改变对疗效的影响

5.3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5.4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速度对患者的影响

5.5 情绪与中药保留灌肠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6.结论

6.1 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温度37.0~38.9℃为宜

6.2 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速度10~14ml/min为宜

6.3 加强心理护理和疾病自我管理刻不容缓

7.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知情同意书

攻渎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例,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的最佳温度和速度,以期为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干预,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按不同的温度、速度随机分为4组。组1,低温低速组,脱落1例,余21例,灌肠速度为10~14ml/min,灌肠温度为37.0~38.9℃;组2,低温高速组,脱落3例,余19例,灌肠速度为15~20ml/min,灌肠温度为37.0~38.9℃;组3,高温低速组,脱落2例,余20例,灌肠速度为10~14ml/min,灌肠温度为39.0~41.0℃;组4,高温高速组,脱落2例,余20例,灌肠速度为15~20ml/min,灌肠温度为39.0~41.0℃。12天为一个观察周期,分别于试验前后记录患者的Mayo疾病活动度指数、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及评分,试验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每次灌肠后评价并记录灌肠时药液外溢情况、保留时间、腹胀、腹痛、肠鸣、心慌气短、肛门坠迫、即刻便意、睡眠障碍程度。
  结果:Mayo疾病活动度指数、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及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程度,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液保留时间低温低速组(10.95±2.27)小时、高温低速组(9.68±2.22)小时、低温高速组(7.92±2.84)小时、高温高速组(6.71±1.77)小时。药液保留时间低温低速组、高温低速组分别长于低温高速组和高温高速组,低温高速组长于高温高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时间和医院焦虑、抑郁程度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7和-0.380。高温两组腹痛得分较高(P<0.05),高速两组即刻便意感得分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温度和速度的改变,不会影响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灌肠温度以37.0~38.9℃、速度以10~14ml/min为宜,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疾病自我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