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h】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重点与难点

1.7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医概念的研究现状

2.2 中医知识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2.3 中医知识传承的研究现状

2.4 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研究

2.4.1 国外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2.4.2 国内医院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2.5 研究现状总结

第三章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1 知识管理理论

3.1.1 知识管理

3.1.2 医院知识管理

3.1.3 中医隐性知识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3.3 平衡计分卡

第四章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1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建立遵循的原则

4.2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4.2.1 评价指标的初步设计

4.2.2 具体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指标体系的权重

4.3.2 层次分析法简介

4.3.3 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的过程

4.3.4 运用AHP法确定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

4.3.5 专家权威程度的计算

4.3.6 专家积极系数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有益贡献

5.3 研究存在的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的增大,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医是我国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政策方案上对中医有了明显的倾斜,在此有利条件下中医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中医院校也具有了比拟西医院校的硬件设施,但是条件的改善并没有换来中医传承发展的预期成果,反而中医在医疗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缩小,中医特色临诊疗手法面临失传,有经验的名家大家终身实践出来的中医知识面临无法传承下去的困境;本来具有方便廉价优势的中医药在农村医疗中鲜有见到,民间中医,家传中医面临失传,这些现象说明中医的传承在现阶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中医人才明显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迹象。这些中医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事实上,这与我们忽视了中医学本身的特性和对传承模式的选择不无关系。中医的特点是蕴含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是中医知识传承效果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医知识传承的概念、特征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借鉴现有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选择了31个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具体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处理,最终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中医院中医知识传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此研究将中医知识传承过程中的难以言喻的要素显性化,提高了中医院在中医知识传承工作上的效率,同时本研究生成的评价指标为高等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引进标准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毕波;

  •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高玲,申俊龙;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医院;
  • 关键词

    中医医院; 知识传承; 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