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仲瑛教授辨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6h】

周仲瑛教授辨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西医对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 西医学对乳腺癌的研究

1.1 乳腺癌流行病学

1.2 乳腺癌病因和高危因素

1.3 乳腺癌病理分类

1.4 诊断

1.5 治疗

2 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2.1 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乳腺癌研究

2.3 临床研究

2.4 中药治疗

2.5 专方加减

2.6 单方验方

2.7 中药针剂、中成药

2.8 中医其他疗法的研究(杂合医治,各取其所长)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入选病例预处理

1.5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2.2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布统计结果

3.2 关联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病机

4.2 辩证

4.3 用药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治疗乳腺癌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探讨

1 病因病机

1.1 癌毒致病的机理

1.2 癌毒致病的证候特征

2 审症求机,知常达变

3 辨证施治

3.1 倡导复法大方

3.2 用药经验

3.3 注重心理治疗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分析

1 乳腺癌转移

2 乳腺癌术后化疗反应

3 乳腺癌术后症状不显

4 化疗脱发案

5 乳腺癌肺,骨转移

6 乳腺癌术后多发淋巴转移

7 乳腺癌放,化疗后肝功异常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来诊治的大量乳腺癌临床病案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传承研究,着重探讨其辨治规律及独到的用药经验,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乳腺癌的中医疗效,造福广大患者。
  方法:通过跟随周仲瑛教授抄方学习,重点收集近十年来周仲瑛教授门诊乳腺癌病历资料,通过排除筛选,将符合条件的288例病案共999诊次的全部临床资料利用Medcase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运算模型挖掘。重点对首诊临床症状、病因、病机、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寻求辨治规律。
  结果:288例乳腺癌患者中男性0例,女性288例。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54岁。频数在15次以上的症状为:口干,寐差,疲劳,乏力,咳嗽、便溏,纳差,胸闷,乳胀,烘热,易汗,舌质暗红,舌苔黄薄腻,脉细滑。病机方面:与肝相关病机频数为284,瘀242、肾206,痰200、阴虚177,气虚131,热125,毒110,郁110等。其病理因素主要涉及肝气、痰瘀、肾阴虚,郁火、癌毒,湿,其肝瘀所占比率最高为73%。次为痰瘀、郁火、湿,分别为57.2%、49.7%、11.7%。病机方面: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为:肝气郁滞,气血不调,痰瘀癌毒凝阻乳络而致。所用药物中:主要有疏肝解郁,益气养阴、抗癌解毒、化痰散结。频数超过400次的依次有:炙鳖甲,鸡血藤,麦门冬,炙僵蚕,泽漆。而肿节风,山慈菇,漏芦,太子参,玄参,北沙参,夏枯草,制香附,旱莲草,仙鹤草。药物的使用频数都在300次以上。
  结论:
  (1)病位:乳腺癌病位主要在肝。渐可累及于肾、乳络、胃、脾等。
  (2)乳腺癌的病理因素:肝郁、癌毒、痰瘀、郁火、本病多见于女性,多因肝气郁滞,气血不调,痰瘀癌毒凝阻乳络而致,其中“癌毒致病,正气亏虚”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
  (3)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肝郁气滞可导致痰凝、血瘀,日久则邪毒内蕴、气血不调、痰瘀、癌毒凝阻乳络而致(标实)。治疗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抗癌解毒、化痰散结等。在致病机理方面,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留结是乳腺癌的发病之根,癌毒走注是乳腺癌转移之因,癌毒残留是乳腺癌复发之源,癌毒伤正是病情恶化之本。增生、传变、易于恶化、易于复发、疼痛等是癌毒致病的最主要的证候特征。乳腺癌与肝密切相关,初由肝郁气滞、肝经郁火,渐可累及于肾,导致肝肾亏虚(本虚)。用药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药、健脾和胃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