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武进区政府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分析
【6h】

对武进区政府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序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公共体育服务的提出背景

1.1.2 省内有关公共体育服务的文件分析

1.2 研究意义

1.2.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成效

1.2.2 总结公共体育服务成功经验

1.2.3 促进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

1.2.4 从公共体育服务实施效果的角度发现问题

1.2.5 进一步挖掘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所在

1.2.6 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

1.2.7 发现现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不足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或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

1.4 相关术语界定

1.4.1 公共体育服务界定

1.4.2 公共体育服务成效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2.2.7 比较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效益

3.1.1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

3.1.2 年体育服务增加值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比例

3.1.3 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

3.1.4 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增加率

3.2 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效益

3.2.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

3.2.2 《国民体质监控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

3.2.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

3.3 武进区群众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情况

3.3.1 武进区对公共体育服务了解情况

3.4 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3.4.1 群众满意度观测指标的确立

3.4.2 场地设施满意度

3.4.3 活动开展满意度

3.4.4 健身指导满意度

3.4.5 信息服务满意度

4 结论

4.1 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经济效益显著

4.2 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4.3 武进区群众对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不足

4.4 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4.4.1 基础设施满意度

4.4.2 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

4.4.3 健身指导满意度

4.4.4 信息服务满意度

5 对策

5.1 激发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热情

5.2 突出普惠,不断拓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5.3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

5.4 加大舆论宣传

5.5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5.6 增加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武进区是较高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的地方,为了总结武进区成功经验,发现不足,本文对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成效进行研究。为了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维度对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成效进行研究,其研究纵向研究结果表明,(1)武进区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经济效益显著,体育产业总量、经营性体育产值逐年增加,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国家平均值;(2)武进区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社会效益显著,体育人口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促进民众体质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国民体质监控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横向研究结果表明,(1)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认识存在偏差,不同群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性;(2)男性对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低于女性,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政府部门在供给方面需要向男性方面侧重;不同身份群体对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群体对基础设施满意度最高,而在职人群对基础设施满意度最低;(3)武进区在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在活动组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没有向普惠性、全面性方向发展,群众参与力度还存在不足,在活动开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在活动开展中受益是公共体育服务追求的目标;(4)在健身指导评价指标中,群众满意度较高,具体原因是各个社区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健身指导员,此外,通过社区比赛等形式,激发基层民众健身热情,其效果明显;(5)武进区积极推进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建立了网站、电子健身地图、利用多种媒体对其宣传,群众对其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群众对信息服务了解程度不深、甚至未接触等现象,这说明虽然武进区针对不同群体,构建了多元化体育信息服务平台,但是其效果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宣传、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激发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热情;(2)突出普惠,不断拓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4)完善政策法规建设;(5)加大舆论宣传;(6)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