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化学迷思概念的诊断及转化策略研究——以《化学反应原理》中部分核心概念为例
【6h】

高中生化学迷思概念的诊断及转化策略研究——以《化学反应原理》中部分核心概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0.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0.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2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迷思概念的界定和分析

1.1 迷思概念的定义

1.2 迷思概念的特性

1.2.1 普遍性

1.2.2 发展性

1.2.3 差异性

1.2.4 顽固性

1.2.5 片面性

1.3 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

1.3.1 生活经历和经验

1.3.2 学校教育

1.3.3 社会文化

1.4 概念转变的相关理论

1.4.1 概念转变的含义

1.4.2 概念转变的条件

1.4.3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

1.4.4 概念转变方式

1.4.5 概念转变的途径

1.4.6 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迷思概念的诊断

2.1 迷思概念诊断对象与工具

2.1.1 研究的对象

2.1.2 迷思概念诊断的工具

2.2 迷思概念的诊断过程与结果分析

2.2.1 “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迷思概念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2.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迷思概念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2.2.3 “化学反应速率”迷思概念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概念转变课堂教学实践

3.1 概念转变教学研究对象的选定与研究工具

3.2 关于“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概念转变教学案例

3.2.1 关于“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前测分析

3.2.2 基于概念转变的“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3.2.3 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流程对比

3.2.4 关于“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后测分析

3.3 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概念转变教学案例

3.3.1 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前测分析

3.3.2 基于概念转变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3.3.3 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流程对比

3.3.4 关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后测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和反思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之一。高中生进行化学概念学习时存在的迷思概念,不仅会阻碍学生准确掌握概念,也会影响学生的化学思维。
  本研究以迷思概念的内涵界定为基础,利用二段式选择测验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诊断学生对于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部分核心概念存在的迷思概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这两个核心概念存在的迷思概念不仅广泛而且相异率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很难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概念转变策略。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存在的迷思概念数量相对少、相异率低。总的来说,学生的迷思概念数量和相异率随着概念抽象程度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
  本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概念转变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迷思概念的转化策略并进行课堂的实践研究。概念转变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阶段、冲突阶段和解决阶段。以“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和“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课堂教学为例,经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实践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对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是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