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
【6h】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任务

1.4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的技术路线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释义

3.1 几个相关概念的诠释

3.2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特点

3.3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释义

3.4 小结

第4章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涨落”现象的观测指标及判别方法

4.1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的获胜判别与计分方式

4.2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观测指标

4.3 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竞技表现“涨落”现象特征类型及判定方法

4.4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划分方法

4.5 小结

第5章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

5.1 同场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

5.2 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

5.3 格斗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的竞技表现的“涨落”特征

5.4 小结

第6章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致因分析

6.1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影响因素

6.2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不同“涨落”阶段双方竞技能力的变化

6.3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涨落”现象的主导因素

6.4 小结

第7章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赛场应对

7.1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基本因对策略

7.2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结构性应对策略

7.3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技战术应对

7.4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赛场应对方式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关于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的有关概念

8.2 关于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特征判别方式

8.3 关于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及直观判断

8.4 关于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主要致因

8.5 关于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的赛场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活动参与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抗性项群的竞技过程存在直接的“攻防关系”,为获得比赛胜利,双方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又要最大限度的抑制对手。在自身、对手和竞赛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双方的竞技势能通常不会保持稳定,对比关系的变化会形成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把握各对抗性项群不同阶段“涨落”现象的表现特征、成像致因及应对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参赛认知水平,指导高水平竞技参赛,而且对于丰富竞技参赛理论具有积极的科学价值。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竞技表现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能力,是参赛方的竞技势能在竞赛环境中发挥出的水平。其中,竞技势能是在比赛过程中,项目团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和状态,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状态和比赛中应对不同状况时的主观力量水平,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与发挥组成。
  2、从比赛中竞技表现的特征出发,提出了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该现象是指,在对抗性项目的比赛中,某一阶段双方竞技表现差距的大小,超过特定“阈值”的现象。
  3、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观测指标与竞赛规则有关,其中,同场对抗性项群为单位时间内的得失分或有代表性的技战术指标;隔网对抗性项群为每局(盘)内得失分(局)结构;格斗对抗性项群为制胜时段或全场比赛得失分结构。
  4、对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特征的考察包括普遍性特征、频数特征、时长特征、强度特征和时段特征。对抗性项群的“涨落”特征具有以下基本规律:同场对抗性项群“涨落”发生率为100%,高于其他项群;“涨落”绝对频数、相对频数、绝对时长、相对时长与比赛总时长相关;多分值计分项目的“涨落”强度高于单分值计分项目。在“涨落”时段方面,除无单次进攻时限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涨落”与进球关系密切外,其余项群和项目获胜方的“潮涨”在每节(半场、每局)比赛前、中段出现,且早于“潮落”,同时末节(场末、局末)主要表现为“潮平”或“潮涨”。
  5、以≥70%范围内的“涨落”绝对时长,和特定“阈强度值”为基础数据,可制定“涨落”现象的直观判断标准。本研究构建的判断标准,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和把控比赛进程提供参考。
  6、产生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比赛双方竞技表现对比关系的变化引发双方竞技势能差值超过“均势阈值”。
  7、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各阶段的主导因素具有相似性,每节或每局比赛开始的“潮涨”,主要是一方赛前技战术安排适当或主动变化,另一方应对不足、心理紧张、热身损耗等因素导致;由“潮平”转入“潮涨”主要是一方技术变化或过程变化,另一方技术受制导致。比赛后段由“潮落”转入“潮涨”主要是一方战术变化或发球变化,另一方技、战术受制导致,心理方面或情绪急躁或主观消极或注意分散,同时体能消耗等因素导致。
  8、对抗性项群比赛中赛场应对的核心是“变化”,具体包括审时启变、察因应变、举优引变、出奇制变四项基本应对策略。
  9、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的赛场应对,应以实现“潮涨”、避免“潮落”、打破“潮平”为基本策略,但有时也需从全局考虑做出阶段性调整。其中,同场对抗性项群上、下半时开局“潮涨”主要依靠技战术布置,其余主要表现为前段调整技术,后段调整战术;隔网对抗性项群基本局和赛点局 A的调整应以减少主动失误,迫使对方失误为主,赛点局 B和决胜局的关键时刻需要主动调整技战术控制场上局势;格斗对抗性项群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应以增加反攻和防守反击为主,只有在临近比赛结束且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才采用主动进攻。
  10、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赛场应对包括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和运动员的自我调控。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应针对运动员的技战术使用、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体能状态,通过合理的语言方式,适时地采用暂停、换人和场外指导。运动员自我调控应在综合考量比赛进程和态势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突变技战术使用、破坏对方节奏等方式给予对方不适应,另一方面采用自我心理调整、加强队友交流、固定行为程序等方式提升本方的竞技势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