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6h】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和设备

(二)实验方法

结果

1.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2.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长曲线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讨论

1.B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

2.BMSCs移植与心肌再生修复

3.长期5-羟色胺作用下对心脏产生的损伤

4.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应用

5.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6.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7.超声心动图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8.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干细胞治疗终末期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渐开展,并且成为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医院都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表明,以干细胞移植为主导的生物学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尤其是终末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基于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瓣膜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的这样一个思路,本实验从建立大鼠瓣膜病心力衰竭模型及对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大鼠各项心衰指标的变化入手,研究瓣膜病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体实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瓣膜病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治疗作用。
   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350g左右,11周龄)20只,连续每天皮下注射5-羟色胺(20mg/kg)建立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模型。取6-8w龄Wistar大鼠股骨骨髓,培养至第三代,行瓣膜病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体内移植。体内实验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DMEM培养基1ml;B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1ml;C组,经尾静脉移植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x10E7个。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BMSCs移植后的归巢情况;通过心脏超声、BNP等检查,对比移植前后心衰指标的变化。
   结果:
   在建模过程中,1只大鼠在给药的后期死于心力衰竭。大鼠连续皮下给药8周左右,心超、病理等证实全组大鼠先后出现了因单瓣或联合瓣膜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在经尾静脉注射目标剂量的移植物后,未发现因移植而引起的大鼠急性死亡,亦未发现器官、系统的明显并发症。通过组间对照及自身对照,发现移植后B组、C组大鼠的生存期、生存率、EF、BNP等指标优于A组,心脏瓣膜病弓I起的心力衰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
   结论:
   通过5-羟色胺连续给药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瓣膜病心力衰竭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BMSCs移植对Wistar大鼠是安全的,移植后对模型大鼠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考虑其可能的机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及分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