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汉之际儒生价值观念分析——以王莽改制为中心
【6h】

两汉之际儒生价值观念分析——以王莽改制为中心

代理获取

摘要

西汉时代,儒生群体的地位渐次提升。自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儒生孜孜追求于仕途,且循着儒家理想试图改制汉政。然汉廷在制度设计及其制度运作中并不能满足儒生的入仕需求,而汉家“杂霸”政治亦不完全合于儒生理想。面对西汉末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儒生群体曾提出过一系列挽救社会危机的主张,如限奴、限田、用贤、再受命等;然统治阶层并不愿损减自身的利益以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所追求的是维持既得利益和高位。随着古文经在西汉末期的兴起,儒者似乎找到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他们将希望寄托在王莽身上,并在王莽代汉过程中“颂德献符”,将之推上皇帝宝座。
   然王莽改制过程中,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但其所行并不完全合于儒生理想政治,而且王莽亦未为儒生大开入仕之门。随着王莽改制所造成的社会更加混乱,兴起了“人心思汉”的思潮。儒者或因失落隐居山林,而更多者则转投标榜“辅汉”、“兴汉”的地方割据势力。
   刘秀是两汉之际历史剧变的亲历者,他清楚认识到儒生群体在政治和社会的力量,一方面提倡“重儒”、“柔道”,极力求得儒者支持;另一方面则通过官定图谶和经学,限制儒学在学术领域的自由发展,又通过“吏化”,以法律课以吏职,将儒生限定在政府职位,不再允许儒者评议时政。由此,儒生功利性价值追求更加甚嚣尘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