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庄子人生哲学矛盾解读
【6h】

庄子人生哲学矛盾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庄子人生哲学矛盾研究综述

一、无矛盾说

二、有矛盾说

第二章庄子人生哲学矛盾解读

一、“愤世嫉俗”与“顺世安命”:对道德秩序的矛盾性态度

(一)“愤世嫉俗”:对现实道德秩序的悲鸣

(二)顺世安命:对现实道德秩序的无奈顺应

二、“生苦死乐”与“全生保真”:对道德主体存在状态的矛盾性认识

(一)“看破生死”后认为“生苦死乐”

(二)全生保真

三、避世、从俗与向往明王之治:对道德理想的矛盾性设计

(一)避世

(二)从俗

(三)向往明王之治:“至德之世”

第三章庄子人生哲学矛盾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

二、整合思想资源上的无力

三、置身于平民生活中的无助

结束语:研究庄子人生哲学矛盾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一)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二)更准确地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后记

展开▼

摘要

庄子的人生哲学,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关于其人生哲学中的矛盾,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矛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诠释:一是对待道德秩序的矛盾性态度:庄子所希冀的道德秩序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人人自得其乐,不受外界的干扰,故他对“处于昏上乱相”之间、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是“愤世嫉俗”。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却选择了“顺世安命”,以“顺世”来“游世”。二是对待道德主体的存在状态的矛盾性认识:庄子一方面以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生死,以理化情,看破生死,使情感不受生死祸福问题的干扰;另一方面则大谈“全生保真”、“贵生”,不因外物而伤害自己,将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三是对道德理想的矛盾性设计:庄子一方面讲求避世,宁做“曳尾于涂中”的老龟而不愿受楚国相;另一方面则讲求“从俗”、“顺物”。但在政治理想方面却又有着自己的理想,这表现在他对“至德之世”的向往。 应当说,庄子人生哲学中的这三个矛盾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的,具体表现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整合思想资源上的无力;置身平民生活中的无助。其中,整合思想资源上的无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研究庄子人生哲学矛盾对于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更好地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帮助自己解决人生困境都是有益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