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十部经世文编中的法律思想——慎刑观、无讼观和中西法律比较观
【6h】

晚清十部经世文编中的法律思想——慎刑观、无讼观和中西法律比较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经世文编概况

第一节经世文编的编纂概况

一、第一部经世文编及其补编

二、洋务时期的三部经世文编续编

三、维新时期的各部经世文编

四、新政时期的经世文编

第二节经世文编的法律思想概况

一、第一部经世文编及其补编的法律思想概况

二、洋务时期三部续编的法律思想概况

三、维新和新政时期经世文编的法律思想概况

四、各部文编法律思想综述

第二章经世文编中的慎刑观

第一节慎刑说

一、慎刑的重要性

二、慎刑应当遵循的原则

三、慎刑并非宽纵

第二节罪疑唯轻说

一、原因分析

二、适用原则

第三节非刑宜禁论

一、对非刑提出责难

二、提出如何减少各地的非法刑讯现象

三、关于非刑滥用之原因分析

四、1900年之后的废除刑讯论

第四节慎刑观小议

一、慎刑对社会发展和法文明进步的意义

二、对慎刑思想的正确认识

第三章 经世文编中的无讼观

第一节 无讼是司法的理想境界

一、对无讼的向往

二、多讼的根源及危害

三、怎样才能实现无讼

第二节 息讼--无讼的达成方式

一、息讼是官家的积极追求

二、息讼的方式、方法探析

三、息讼难的原因

第三节 厌讼--无讼的消极影响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百姓厌讼的首要因素

二、司法程序上的弊端导致民间的厌讼

第四节无讼观小议

一、无讼的合理性

二、正确认识无讼观

第四章 经世文编中的中西法律比较观

第一节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

一、翻译法律著作和报刊

二、传教士、商人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

三、清政府的推进作用

第二节西方律师与中国讼师

一、对中国传统社会讼师的认识及评价

二、对西方律师制度的认识及评价

三、学习西方律师制度的建议

四、对中国严禁讼师而西方重用律师的思考

第三节文明狱政与大清狱政

一、对清朝狱政黑暗的认识

二、对西方文明狱政的赞美

三、学习西方文明狱政的建议

第四节刑罚轻缓化与重刑主义

一、对中西法轻缓异同的认识

二、差异的原因

第五节对治外法权危害性的认识

一、对治外法权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二、收回治外法权的构想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1827年第一部经世文编刊行至清朝统治结束,十多部经世文编相继问世。其间历经近80年,形成了晚清独特的文化现象。文编的选文涵盖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经世致用”是其编撰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参考,促使其改革弊政,变法自强。对法律问题的关注也是经世文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世文编进行法律思想研究。慎刑观、无讼观、中西法律比较观、国际公法思想、法律的伦理化等,是这些经世文编关注较多的方面。因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对慎刑观、无讼观、中西法律比较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贺编的传统法律观念,到新政时期各部文编学习西法的主张,可以看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日益广泛,国人学习西法的愿望日渐强烈,但仍未脱离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慎刑观并未从传统观念中脱胎换骨,发展成为现代法观念中的人权思想,无讼观也仍旧固守千年不变的成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环境的变化,经世文编的编者和作者逐渐认识到了西方法律在制度层面对于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前二者体现了经世文编的编者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后者则体现了编者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初步觉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