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养老方式对中国老年人自评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6h】

养老方式对中国老年人自评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老年人健康的研究

1.2.2 关于养老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养老方式与老年人健康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人

2.1.2 健康

2.1.3 养老方式

2.2 理论基础

3 数据描述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定义

3.2.1 主要变量

3.2.2 其他变量

3.3 统计特征

3.3.1 各种居住安排下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特征

3.3.2 各种经济来源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特征

3.4 描述统计

3.5 计量模型

4 回归分析

4.1 主观自评健康模型

4.2 主观幸福度模型

4.3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4.3.1 性别影响分析

4.3.2 城乡影响分析

4.3.3 年龄影响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正在社会经济还不富裕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面对艰巨的人口压力,必须要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本文将居住安排、经济来源作为界定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关键维度,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基期数据,通过实证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同养老方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其中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中国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不仅仅是居住安排,同时还受到经济来源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的老年人其主观自评健康和幸福感都相对较差。经济上独立的老年人主观自评健康更好,而主要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相对幸福感较强。家庭合住居住安排下的老年人,无论是其主观自评健康还是主观幸福感表现得相对较差。养老方式对于老年人主观自评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城乡差异的同时还存在年龄差异。男性处于只与配偶居住安排下更健康也更幸福。而女性则是在独居方式下自评健康和幸福感最好。对于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经济来源都会对其主观自评健康有影响,但居住于城市的老年人并没有显著受到这一影响。经济来源和居住安排显著影响高龄老年人,但对非高龄的老人没有显著的影响。 这些经验研究的结果为个人、社会和政府在今后改善老龄人口福利提供了启示。从政府的层面来说,现阶段,应着力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那些低收入老人,要加大政府补助的力度,大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离退休收入,保持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的增长,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多地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满足独居或者只与配偶居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提倡老年人拥有与儿女分开居住的养老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