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价
【6h】

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吡喹酮简介

1.1 理化性质

1.2 研制与应用概况

1.3 合成路线

2 吡喹酮的药理学与毒理学

2.1 药效学

2.2 药代动力学

2.3 毒理学

3 吡喹酮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3.1 血吸虫病

3.2 吸虫病

3.3 绦虫病

3.4 绦虫蚴病

3.5 不良反应

4 吡喹酮的残留检测

5 吡喹酮制剂的发展与应用

5.1 吡喹酮的传统剂型(粉剂和片剂)

5.2 提高吡喹酮疗效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吡喹酮注射液的制备

1.4 外观性状

1.5 鉴别

1.6 检查

1.7 含量测定

2 结果

2.1 外观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吡喹酮注射液的研制

3.2 吡喹酮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3 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吡喹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1.4 吡喹酮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

1.5 影响因素试验

1.6 加速试验

1.7 长期稳定性试验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2.2 加速试验结果

2.3 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吡喹酮注射液在水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动物分组与给药

1.5 血样采集

1.6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行为

2.2 吡喹酮血浆标准曲线

2.3 回收率和精密度

2.4 检测限和定量限

2.5 吡喹酮片剂与吡喹酮注射液在水牛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 讨论

3.1 血浆中吡喹酮的检测方法

3.2 吡喹酮片剂在水牛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3 吡喹酮注射液在水牛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4 吡喹酮注射液给药方案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分组与给药

1.4 试验周期

1.5 观察指标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性

3.2 兽用吡喹酮注射剂的研制与应用概况

3.3 吡喹酮注射液对耕牛血吸虫病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试验分组、给药与血样采集

1.5 临床观察

1.6 血样分析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血常规指标分析

2.3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3 讨论

3.1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临床体征的影响

3.2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3 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吡喹酮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吡喹酮(praziquantel,PZQ)系吡嗪并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血吸虫、抗吸虫和抗绦虫作用。吡喹酮是治疗家畜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其传统剂型为片剂和粉剂,家畜(特别是牛)内服给药时吸收差且不规则,生物利用度低,首过效应强,因此研制开发吡喹酮注射剂十分必要。为确保30%吡喹酮注射液的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安全有效,本研究先后开展了30%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稳定性试验、药代动力学试验、临床药效试验以及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1.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研究 对30%吡喹酮注射进行质量研究,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经外观性状、粒度和分散性检查,吡喹酮注射液为微细颗粒混悬液,久置分层,振摇后成均匀的白色至类白色混悬液。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吡喹酮注射液进行了鉴别。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吡喹酮注射液进行无菌检查,结果符合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喹酮注射液中的吡喹酮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吡喹酮在6.037~90.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表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控制。研究证实,30%吡喹酮注射液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2.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 对30%吡喹酮注射进行稳定性考察,为其存放条件和有效期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在影响因素试验中,吡喹酮注射液对高温(60℃)稳定,但对强光照射(4500 lx±500 lx)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稳定性试验24个月后,吡喹酮注射液的外观性状、含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注射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3.吡喹酮注射液在水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6头成年健康水牛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进行单剂量肌注30%吡喹酮注射液(10 mg/kg)和内服吡喹酮片剂(20 mg/kg)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喹酮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软件处理。水牛内服吡喹酮片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吸收半衰期(T1/2ka)为0.29±0.16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0.70±0.42 h,峰时(Tmax)为0.60±0.29 h,峰浓度(Cmax)为0.47±0.37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70(μg/mL).h。水牛肌注吡喹酮注射液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为0.32±0.35 h,T1/2ke为1.00±0.73 h,Tmax为0.65±0.49 h,Cmax为0.82±1.17μg/mL,AUC为1.61±0.89(μg/mL)·h。吡喹酮注射液肌注给药吸收良好,片剂内服给药吸收差且不规则。与吡喹酮片剂相比,吡喹酮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02.5%。试验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在健康水牛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 4.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试验 采用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观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肌注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剂量(5 mg/kg)组,口服吡喹酮片剂组(30mg/kg)和不给药组。给药30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吡喹酮片剂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100%、77.8%、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肌注吡喹酮注射液组(10 mg/kg)和口服吡喹酮片剂组(30mg/kg)。结果显示,前者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后者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口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5.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评价30%吡喹酮注射液对靶动物水牛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健康成年水牛24头,随机分为4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为低、中、高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按10 mg/kg、30 mg/kg、50 mg/kg剂量(即1倍、3倍、5倍临床推荐剂量),颈部分点肌内注射吡喹酮注射液,连续给药3d。分别在给药前、最后一次给药后第12h、72 h采集血液,对水牛的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每天观察给药后的动物临床症状。试验期间,各组别水牛临床表现正常,给药后的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波动,1倍、3倍推荐剂量组的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及给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倍推荐剂量组仅少数血液生化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UN)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2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72 h显著性差异消失(P>0.05)。试验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按临床推荐剂量(10 mg/kg)肌内注射给药,对靶动物水牛的临床体征、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明影响,临床应用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