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震后次生火灾下钢结构端板式节点的鲁棒特性
【6h】

震后次生火灾下钢结构端板式节点的鲁棒特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Motivation)

1.2 研究意义(Significance)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1.4 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s)

2 数值模拟

2.1 模型的建立(Model Setup)

2.2 温 度 场 分 析 验 证 ( The Ver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2.3 抗震试验验证(Test Verification of Earthquake)

2.4 热力分析试验验证(Test Verification of Thermal and Force)

2.5 本章小结(The Chapter Summary)

3 地震作用下端板式节点的损伤特征

3.1 地震作用模拟方法(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3.2 节点单向加载分析( The Analysis of Joint under Monotonous Load )

3.3 节点循环加载分析(The Analysis of Joint under Cyclic Load )

3.4 节点应力分布特征(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3.5 本章小结(The Chapter Summary)

4 次生火灾下震损节点的响应特征

4.1 次生火灾下节点的模拟方法( Simulation Method of Joint under Post-earthquake Fire)

4.2 次生火灾下节点的响应规律( Response of End-plate Joint Subjected to Post-earthquake Fire)

4.3 次生火灾下节点的内力变化规律(Stiffness of End-plate Joint Subjected to Post-earthquake Fire)

4.4 次生火灾下节点的破坏规律(Deformation of End-plate Joint Subjected to Post-earthquake Fire)

4.5 本章小结(The Chapter Summary)

5 次生火灾下端板式节点的鲁棒性

5.1 构件重要性系数(Importance Coefficients of Components)

5.2 构件易损性系数(Vulnerability Coefficients of Components)

5.3 鲁棒性贡献值(The Attribution to Robuness)

5.4 本章小结(The Chapter Summary)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Conclusions)

6.2 展望(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外伸式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是一种典型的梁柱半刚性节点连接,其滞回曲线饱满,滞回性能好,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较多,包括了柱,梁,端板和螺栓。
  地震常有次生火灾伴发,经历地震之后节点在内部会出现弹塑性变形,在表面出现裂纹。此时节点的抗火性能随着节点损伤程度的增大而下降,而目前多数研究仍然是单方面考虑无损节点的抗震抗火性能。不同级别地震对节点所造成的损伤各不一样,同时,有损伤节点的耐火时间和承载力也都有别于无损伤节点。
  本文以施刚提供的端板连接节点试验数据结果为基础,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分析,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可行性之后,应用到不同尺寸的同类型节点中,分析节点的力学性能。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状态非线性的影响,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端板式节点的损伤特征和节点应力分布特征,得出了此种连接的弯矩-转角(M?Φ)曲线以及滞回曲线,同时分析了柱尺寸、端板厚度、螺栓规格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向加载的过程中,柱截面尺寸的提升对节点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影响不大,螺栓直径的增大对节点承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端板次之。同时,端板厚度由15mm到13mm,节点的滞回性能更好,因此建议通过提升螺栓规格的方式提升节点承载力,在提高节点承载力的同时使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在地震作用下,梁翼缘上下两侧螺栓发挥主要作用,布置在端板中间位置的螺栓作用不大,螺栓适宜采用四排的排列方式。
  (2)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端板式节点的损伤特征,节点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地震后次生火灾下节点的失效机理,并研究了节点域各构件参数对节点鲁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经历了较低级别的地震后,有助于释放材料内部的初始应力和初始缺陷,可以小幅度的提高节点的抗火能力,破坏温度提高了5℃左右;柱与梁的刚度比提升到了3:1之后再继续提升柱刚度对节点的破坏温度提升不大,综合考虑结构安全以及材料成本后,应保持节点柱与梁的刚度比在3:1为宜;端板厚度对节点破坏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在本文模型中端板厚度的提升对节点破坏温度提高了2-11℃;螺栓规格对节点破坏温度影响比较大,在本文模型中螺栓规格的提升对节点破坏温度提高了8-22℃,在设计中应使用较大直径的螺栓为宜;在火灾的全过程中只要节点在升温段不破坏,则节点在降温段也不会破坏;只考虑变形破坏时循环荷载对节点的抗火能力影响甚微,材料性能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如何保持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出现断裂不出现裂缝,这点至关重要。
  在震后次生火灾下端板式节点的力学分析中,螺栓规格的提升相对减小了节点在地震中的损伤,提高了节点的耐火极限,延长了破坏时间,对提高节点的鲁棒性有重要作用;柱截面尺寸的提升对节点内力发展有较大影响,对节点的最终耐火极限影响不大,对提高节点的鲁棒性作用有限;端板厚度的提升小幅度提高了节点的耐火极限,对提高节点的鲁棒性有一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