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音乐形象塑造与经典唱段分析
【6h】

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音乐形象塑造与经典唱段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歌剧的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2.2 歌剧《骆驼祥子》的文献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概述

2.1 《骆驼祥子》的概述

2.1.1 老舍及原创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2.1.2 《骆驼祥子》多种版本的其他艺术改编作品

2.2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简介

2.2.1 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

2.2.2 歌剧《骆驼祥子》的剧情梗概

2.2.3 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

2.2.4 歌剧《骆驼祥子》的编创者简介

第3章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音乐特点分析

3.1 舞台戏剧张力的凸显

3.2 老北京经典题材的妙用

3.3 多种音乐创作技法的融合

3.4 民族化风格的体现

第4章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主要人物音乐形象分析

4.1 剧中人物角色社会关系梳理

4.1.1 祥子——虎妞,夫妻关系

4.1.2 刘四爷——虎妞,父女关系

4.1.3 小福子——二强子,父女关系

4.1.4 其他人物社会关系

4.2 男主人公“祥子”舞台音乐形象分析

4.2.1 从唱词和肢体表演中解析祥子的舞台音乐形象

4.2.2 从演唱形式中分析祥子的音乐形象

4.3 女主人公“虎妞”舞台音乐形象分析

4.3.1 从唱词和肢体表演中解析虎妞的舞台音乐形象

4.3.2 从演唱形式中分析虎妞的音乐形象

第5章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男女主人公经典唱段分析

5.1 祥子——幸福生活的礼赞——《瞧这车》

5.2 祥子、虎妞——悲剧命运的伏笔——《结婚》

5.3 虎妞——无力回天的绝唱——《虎妞之死》

5.4 祥子——生离死别的伤痛——《离别》

第6章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影响及启示

6.1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在社会上的反响

6.2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对歌剧创作上的启示

6.2.1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6.2.2 民族与多元的统一

6.3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在歌剧表演上的启示

6.3.1 在角色塑造方面

6.3.2 在演唱表现方面

6.3.3 在舞台美术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于2014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这一年也正值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这部歌剧集结了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导演及舞美设计易立明等实力主创,历时三年出品,是一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底蕴,深刻融合了西方的音乐文化艺术,最大程度还原老舍原著的作品。歌剧《骆驼祥子》的主要剧情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人力车夫祥子在北平打拼的悲惨生活。祥子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省吃俭用买到渴望已久的洋车被抢,又被生性野蛮的虎妞假孕骗婚,之后心爱的姑娘小福子自杀身亡,老婆虎妞也死于难产。在旧社会的压迫下,祥子这个老实淳朴的农民青年就这样完成了从积极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走完了短暂而悲惨的人生。这个故事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逼成“鬼”的罪恶。如同作家老舍先生无情地批判那个社会一样,“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笔者在文中从歌剧《骆驼祥子》的男女主人公音乐形象与戏剧化表演出发,分为六章来论述: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以及文献综述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是对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概述,主要分两节介绍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及他的原创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骆驼祥子》多种版本的其他艺术改编作品,以及从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歌剧《骆驼祥子》的剧情梗概、歌剧创作背景、编创人员的介绍来描述。 第三章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的音乐特点分析,主要体现为:舞台戏剧张力的凸显、老北京经典题材的妙用、多种音乐创作技法的融合、民族化风格的体现。 第四章剧中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分析,首先对剧中人物角色的社会关系进行梳理,其次分别从唱词、舞台肢体表演和演唱形式中对虎妞和祥子的音乐形象进行较为详尽的探究。 第五章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经典唱段《瞧这车》、《结婚》、《离别》、《虎妞之死》进行剖析,更为细致地阐述了祥子与虎妞的音乐人物形象和演唱风格。 第六章通过收集整理歌剧《骆驼祥子》在社会上的反响,从而总结出它对中国歌剧表演在角色塑造、演唱形式、舞台美术、歌剧创作上的启示,并指出中国歌剧创作应遵循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民族与多元的统一的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