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6h】

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图

1.3 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农业碳排放源研究

2.3.1 农业传统生产效率研究

2.3.2 环境约束下的农业效率研究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农业生产环境概况

3.1.2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3.2 研究方法

3.2.1 环境技术边界的构建

3.2.2 技术效率和方向性距离函数

3.2.3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3.2.4 面板数据模型

3.3 指标选取与说明

3.4 农业碳排放量测算

4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分析

4.1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静态分析

4.1.1 整体特征分析

4.1.2 三大区域差异分析

4.1.3 各省市间差异分析

4.2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4.2.1 整体特征分析

4.2.2 区域特征分析

4.2.3 各省市差异分析

4.3 农业生态效率与环境协调性演变动态

4.4 本章小结

5 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指标选取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的高效生产。农业传统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大量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无限制地投入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效率越高。过量生产资料的投入,引发碳排放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经济与环境发展缓慢,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威胁。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只考虑投入期望产出的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已不能真实反映出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益。把农业碳排放这一环境污染物纳入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成为衡量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区域战略规划中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经济带内各区域的发展呼应着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发展。但区域内无论农业还是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差距都十分明显,呈“逆地理梯度效应”。研究低碳约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产状况,对缩小区域内农业发展差距,挖掘农业长久性发展潜力,整合区域内农业资源技术,推进整个区域农业低碳化及其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推动农业资源与科技的跨区域合作,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研究从低碳约束的视角出发,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并把测算出的农业碳排放纳入非期望产出,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从动静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1995-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运用Arcgis10.0,直观地描绘了长江经济带20年农业生态效率与环境的协调性动态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分析工具Eviews8.0,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静态分析看,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值一直高于考虑了碳排放约束的农业生态效率值,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和农业生态效率都高于全国农业平均发展水平,整体上都呈现出先波动性缓慢下降后不断上升的走向,农业生态效率在研究期的后期有赶上农业传统生产效率的趋势。
  (2)从动态测算看,长江经济带在1995-2014年农业动态生产率指数总平均值大于1,在1995-2014年不断提高,ML指数年均增长3.92%。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06%,而效率变动小于1,是逐年下降的,长江经济带农业动态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改善。从区域来看,下游和中游地区的生产率指数都大于经济带的均值,发展较好,上游发展较落后。从地区来看,排在第一的上海ML指数年均增长7.33%,而排在最末位的贵州年均增长率为0.01%,地区间差异分化严重。
  (3)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性发展演变上: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出不断变好的状态,1995年,“农业生产与环境较协调”发展地区有3个:上海、江苏和浙江;2014年,“农业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发展地区有6个: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和四川,协调性改善明显。
  (4)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呈倒“U”型趋势,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农作物受灾程度、产业结构和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负影响,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对其呈显著正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