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朗“美在意象”论研究
【6h】

叶朗“美在意象”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问题

三、本文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叶朗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理论渊源(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第二章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美在意象”论的发端:《中国美学史大纲》

第二节“美在意象”论的提出:《现代美学体系》

第三节“美在意象”论的发展:《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

第四节 “美在意象”论的成熟:《美在意象》

第三章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中国古代意象论传统

第二节 以“审美意象”释美的本质

第三节“美在意象”论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第四节 释“美在意象”

第四章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实践之维

第一节 美育与人生

第二节 美学教材的编写

第三节“美在意象”论视角下的艺术批评

第五章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理论价值

第一节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学科意义

第二节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终极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叶朗先生是我国当代美学界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美在意象”美学理论在当代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对其“美在意象”美学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叶朗意象论美学是在继承中华古典美学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接着中国现代美学大家朱光潜和宗白华等人的美学而言说,并加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创新的产物。
  叶朗“美在意象”论的形成伴随着叶朗先生的美学生涯及历程。其建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叶朗先生将意象范畴定位为中国美学史的核心范畴,对意象范畴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进做了仔细的梳理,并适时加以论证、阐发。在《现代美学体系》中,叶朗先生提出意象是艺术的本体,审美意象和审美感兴、审美体验是三位一体的;在《美学原理》中,“美在意象”论臻于成熟,意象作为叶朗美学理论最核心的范畴贯穿于该书的始终,建构了以审美意象、艺术活动、人生境界为一体的相当完整和深刻的意象论美学理论体系。
  叶朗“美在意象”论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主要有以下三点贡献:首先,“美在意象”论打破了传统美学以主客二分模式来讨论美的僵局。在叶朗意象论美学看来,美存在于审美意象的生成活动之中,审美意象既是超越主客二分与自我局限性的过程,也是复归到人的本真存在的过程,这就将“美在意象”论提升到了人类生存论的高度。相较其他的意象美学理论,如朱志荣的意象创构论、汪裕雄的审美意象的心理基元说、顾祖钊的艺术至境论等美学理论,叶朗先生的“美在意象”论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其次,叶朗“美在意象”论对于当代审美现象和艺术现象具有非常强的阐释力,为我们解决当下的热点问题如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问题、艺术终结论问题、生态美学问题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最后,叶朗“美在意象”论始终将人的生存状态置于思考的中心,注重审美活动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充满着生命的关怀,对解决人类的精神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之,“美在意象”论是在中西美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美学体系,它以美在意象的本体论作为其美学的逻辑起点,展开对审美活动、美感、审美领域、审美范畴、艺术活动、美育和人生境界等的阐释。叶朗美在意象论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